第11章

与此同时,欧根亲王号的主炮塔内同样呈现出一片既紧张又炙热的景象。火药与金属零件散发出的焦灼气息弥漫在空气里,让人几乎难以呼吸。负责装填的水兵把一枚又一枚203毫米炮弹搬运到炮膛旁,引信、发射药包、炮弹分装的流程必须一丝不苟。稍有闪失,整座炮塔乃至整舰都可能陷入火海。

炮术官施奈德戴着耳罩,大声喊出射击诸元:“目标方位007,高度角16度,射距18500米——开火!”

霎时间,主炮塔轰然咆哮,几簇耀眼的火焰在昏暗夜色里急速绽放。炮口的爆音震得人耳膜发麻,甲板与舰体微微颤抖。等炮口硝烟略微散去,便能看见几枚炮弹正拖拽着看不见的尾迹飞向远方。要不了数秒,远处海面上会隆起巨大的水柱,甚至伴随爆散的火光。

“装填继续!”施奈德拧紧眉头,不断用望远镜捕捉法舰上可能出现的火光或轮廓。作为德国海军中较为资深的炮术官,他比身边许多年轻人更加谨慎,深知夜战中若贸然接近或轻敌,极易被对方火力或鱼雷逼入险境。

“别太急,保持条理。” 他这样提醒所有炮手;可在巨舰的轰鸣与对面巡洋舰的反击之下,真正能保持冷静的人并不多。

激战已持续十多分钟,海面上炮声不断,炸起的水柱在幽暗夜空下好似白色巨龙升腾又骤然坠落;火炮喷射的火光如流星般闪灭,将双方舰影映得时隐时现。仿佛一曲金属般的交响乐,正在大西洋的舞台上奏响。

絮弗伦号舰桥上,卡斯特尔上校一只手紧紧握着望远镜,另一只手轻搭在指挥台边沿。他透过前玻璃窗,依稀能看到右前方(约15度方向)冒着淡淡的炮口焰——那应该是「欧根亲王号」,而更偏左一点的另一团炮光源,可能就是「布吕歇尔号」。根据先前侦测,这两艘德国重巡都不容小觑。

此刻,法舰若继续保持距离交战,或许能利用主炮火控逐渐修正弹着,但在波动的海况下,命中率并不高。若选择贴近逼战,能够提高中弹概率,却也可能让“自己”陷入被敌人双重夹击的风险。

拉沃克指挥官的「迪盖特鲁安号」在另一侧艏位同步射击,利用多炮位轮番开火来牵制德军火控。但那毕竟只是155毫米轻巡炮,想要在夜战中让德舰“见血”,往往需要精准命中关键部位——要害、机舱或者弹药库,这并非易事。

“舰长,我们要不要向北偏转航向,靠近他们?”

火控军官在一旁低声询问。

卡斯特尔皱了皱眉,抬手用指节轻叩舷窗:“保持当前射距,再观察两轮齐射落点。如果无法取得战果,就尝试近距离对抗。德舰拥有良好的火控与装甲,但也别忘了我们203毫米炮同样不逊色。”

他环顾舰桥内的人,声音虽不算高亢,却带着不容质疑的笃定:“告诉‘迪盖特鲁安号’,让他们随时准备投掷烟幕弹,必要时我们以烟幕掩护机动,争取侧舷火力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另一边,德舰指挥核心--被黎塞留重创的欧根亲王号舰桥上,海因里希正专注凝视雷达与观测员汇总的数据。根据过去十余分钟的弹着分布,他判断法国巡洋舰的火力强度不低,关键是还出现了至少两艘驱逐舰的雷达回波。“驱逐舰最令人忌惮的就是鱼雷,我们决不能让它们近身。”

他立刻向副官吩咐:“让‘布吕歇尔号’与我们保持交叉射击阵型,同时命令那两艘驱逐舰从左舷迂回,伺机包抄对方。他们的巡洋舰与驱逐舰正集中在相对狭窄的正面,只要我们能把对方吸引在这儿,就能从侧翼夹击,创造歼灭机会。”

副官敬礼后,通过舰内通讯和信号灯迅速传达命令。

“是,少将。驱逐舰编队将开始绕向左侧,并尽量利用夜色逼近攻击。”

海因里希目光阴沉:“以最快速度结束这场战斗。法国人的舰炮确实值得警惕,但我们有数量与吨位上的优势。”

他抱着相当的自信:两艘重巡洋舰并肩作战,再加两艘驱逐舰协同,足以压倒对面那区区两艘法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何况德国水面舰艇在炮战训练与装备上,一直自视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