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朱贵眉头一皱。梁山泊他自然知道,是八百里水泊中的一处山寨,聚集了不少江湖好汉。这王伦据说是梁山现任寨主,怎会找上自己?

"王寨主深夜造访,不知有何贵干?"朱贵并未放松警惕,刀仍握在手中。

"朱兄不必多疑。王某途经沂州,听闻朱兄侠义之举,特来结交。"王伦的声音不疾不徐,"若朱兄不弃,可否出来一叙?王某只带了一壶好酒,别无他物。"

朱贵思索片刻,终于走出山洞。月光下,只见一位身着白衣、面容清瘦的中年文士站在不远处,手中果然只提着一个酒壶。他身后站着两个精壮汉子,但都站在十步开外,以示无害。

"王寨主好雅兴,深夜上山寻我这等亡命之徒喝酒。"朱贵抱拳行礼,但眼神依旧警惕。

王伦微微一笑:"江湖儿女,何分昼夜?朱兄为民除害,王某仰慕已久。今日偶闻朱兄行踪,特来相邀。"

"邀我作甚?"

"上梁山,共襄义举。"王伦直视朱贵的眼睛,"如朱兄这般人才,流落江湖实在可惜。梁山虽小,却可庇护天下英雄。朱兄若肯上山,王某愿以第四把交椅相让。"

朱贵闻言大笑:"王寨主说笑了。朱某一介逃犯,何德何能坐梁山第四把交椅?再者,我独来独往惯了,受不得约束。"

王伦并不气馁,斟了一杯酒递给朱贵:"朱兄不必急于答复。王某在沂州还要盘桓数日,住在城南的云来客栈。朱兄若有兴趣,随时可来寻我。"

朱贵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道了声谢,便转身回洞。王伦也不多言,拱手告辞。

待王伦一行人走远,朱贵才长舒一口气。梁山泊的名声他有所耳闻,但王伦此人胸襟如何,他尚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他还有未完成的事——收集足够的证据,为家人讨个公道。

"上梁山?"朱贵摇摇头,将空酒杯放在石桌上,"还不是时候。"

三天后,沂州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原来是知州大人五十大寿,全城官员富商齐聚州衙庆贺。朱贵扮作卖艺的江湖郎中,混在州衙外围的人群中,暗中观察进出官员。

"听说了吗?前几日有个叫'旱地忽律'的江洋大盗被抓了!"身旁一个卖糖人的小贩对同伴说道。

朱贵心头一震,竖耳倾听。

"可不是嘛!听说那人专偷官员家的机密文书,还杀了好几个衙役。知州大人亲自下令,明日午时在菜市口问斩呢!"

朱贵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短刀。他这几日一直在城外活动,哪来的"旱地忽律"被抓?莫非是有人冒名顶替?还是说...这是个陷阱?

思虑再三,朱贵决定一探究竟。他收拾好行装,趁夜色潜入城中,来到县衙大牢附近。借着月光,他看见牢门外戒备森严,比平日多了三倍守卫。

"果然有问题..."朱贵冷笑一声,绕到牢房后墙。这里守卫较少,但墙高丈余,光滑难攀。他深吸一口气,从包袱中取出飞爪,轻轻抛上墙头。

就在朱贵准备攀爬时,忽然听到墙内传来一阵低沉的呻吟声。那声音痛苦而熟悉,让他浑身一颤——是他昔日的副将赵勇!

三年前那场变故中,赵勇曾冒死给他报信,后来听说被发配边疆。他怎么会在这里?朱贵不再犹豫,迅速翻过高墙,落入院中。

借着阴影掩护,朱贵摸到了声音传来的牢房前。透过栅栏,他看见一个遍体鳞伤的中年汉子被铁链锁在墙上,正是赵勇!

"赵兄弟!"朱贵压低声音呼唤。

赵勇艰难地抬起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朱...朱大哥?快走!这是个圈套!他们抓了我,放出风声引你来..."

朱贵心头一热,眼眶湿润:"是我连累了你。"他掏出开锁工具,正要动手,忽听身后传来一声冷笑。

"旱地忽律,果然名不虚传,真敢来劫狱。"

朱贵猛然回头,只见十余名弓箭手已将他团团围住,为首的正是沂州兵马都监黄安。火光下,黄安那张刀疤脸显得格外狰狞。

"朱贵,朝廷缉拿你多年,今日总算落网了。"黄安狞笑道,"明日午时,你和这叛贼一起上路!"

朱贵知道中计,但已无退路。他拔出短刀,冷声道:"黄都监,当年你与我同在东平府任职,我可有亏待过你?为何设局害我?"

黄安嗤笑一声:"怪只怪你得罪了高太尉。实话告诉你,高太尉已下了死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今日你插翅难飞!"

朱贵不再多言,突然一个箭步冲向黄安。弓箭手们慌忙放箭,却见朱贵身形如鬼魅,竟在箭雨中穿梭而过,转眼已到黄安面前。黄安大惊失色,拔刀相迎,两人战作一团。

然而寡不敌众,朱贵虽武艺高强,终究难敌数十官兵。激战半刻钟后,他身中三箭,被黄安一脚踢中胸口,倒在地上。

"绑了!明日一起问斩!"黄安擦着脸上的血迹,恶狠狠地道。

次日午时,沂州菜市口人山人海。知州大人亲临监斩,黄安率兵维持秩序。朱贵和赵勇被押上刑台,跪在刽子手面前。

"朱贵,你还有何话说?"知州捋着胡须问道。

朱贵抬起头,目光如电:"狗官!你勾结高俅,残害忠良,终有一日会遭报应!"

知州大怒,将斩令掷于地上:"斩!"

刽子手举起鬼头大刀,阳光下刀锋闪着寒光。朱贵闭上眼睛,心中默念妻子和父亲的名字,准备赴死。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骚动。只见数十名黑衣人从四面八方涌出,手持兵刃杀向官兵。为首一人白衣飘飘,正是王伦!

"梁山好汉在此!挡我者死!"王伦一声长啸,手中长剑如蛟龙出海,瞬间刺倒两名衙役。

朱贵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他万没想到,自己拒绝过的王伦,竟会率众来救。

刑场大乱。百姓四散奔逃,官兵措手不及。王伦带来的都是梁山精锐,转眼间就杀到刑台前。一名黑脸大汉挥斧砍断朱贵和赵勇的镣铐,大喝道:"朱大哥,快走!"

朱贵来不及多想,搀扶起虚弱的赵勇,跟着梁山好汉们杀出重围。王伦断后,连发三箭射倒追兵,一行人迅速消失在城中小巷。

半日后,沂州城外二十里的山林中,朱贵终于有机会向王伦道谢。

"王寨主救命之恩,朱某没齿难忘。"朱贵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只是朱某不解,寨主为何冒险相救?"

王伦扶起朱贵,笑道:"朱兄乃义士,王某岂能坐视不理?再者,那日邀请朱兄上山之言,绝非虚词。"

朱贵看了看身旁奄奄一息的赵勇,又想起自己这三年来东躲西藏的日子,终于长叹一声:"王寨主若不嫌弃,朱某愿上梁山,效犬马之劳。"

王伦大喜,握住朱贵的手:"得朱兄相助,梁山如虎添翼!"

梁山泊,八百里水泊环绕,易守难攻。朱贵随王伦乘船来到山寨,只见山势险峻,关隘重重,果然是个好去处。

聚义厅上,王伦召集众头领,隆重介绍朱贵:"诸位兄弟,这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旱地忽律朱贵朱兄。从今日起,朱兄便是我梁山第四把交椅,诸位兄弟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