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月面黑夜第 2 个地球日,核反应堆的光映在虹湾基地的舱壁上,像块凝固的月光。赵启明把六个人叫到中控室,终端屏幕上正投影着月球的立体模型 —— 正面虹湾基地旁,多了个红色标记点,在月球背面的 “南极 - 艾特肯盆地” 边缘。

“地球刚发来指令:启动‘双基地计划’。” 他的指尖划过屏幕,红色标记点闪了闪,“原因有两个:一是冗余机制,虹湾基地若遇极端情况(比如超大型陨石突破防御),背面基地能作为备份;二是探测需求,月球背面的地质样本从未被直接采集过,那里的古老岩石可能藏着太阳系形成的密码。”

抬头:“谁带队去?”

“副指令长周深,” 赵启明看向这位 45 岁的地质学家,他正摩挲着那块赤铁矿样本,“你带林小满、陈悦,共三人。”

周深愣了愣,随即点头:“没问题。但背面通讯会被月球挡住,怎么解决?”

“轨道上的‘中继卫星’已经就位。” 吴悠调出卫星轨道图,“它像个中转站,能把背面信号反弹到地球,延迟大概 2 秒,不影响指挥。” 她顿了顿,补充道,“升降台已经完成补给卸载,现在可以切换成‘载人上升模式’,你们三个坐它先到绕月轨道的主舱,再换乘‘登月舱二号’,它会自动导航到背面预定点 —— 那里的基础模块(跟虹湾同款 3D 打印机、小型核反应堆)已经提前送过去了,就等你们去组装。”

林小满抱着培育箱的样本盒:“我带一半拟南芥种子过去,试试背面的辐射环境对植物基因的影响 —— 说不定能发现新的抗逆基因。”

陈悦则在医疗箱里挑拣设备:“背面没虹湾安全,我得多带点应急药品和骨密度检测仪,那边的低重力环境可能和正面有细微差异。”

赵启明转向剩下的两人:“我和李昂、吴悠留在虹湾,继续完善防御系统和实验数据。等你们在背面把临时舱搭起来,咱们就启动‘双基地联动测试’—— 比如让激光发射器交叉锁定同一目标,验证冗余防御的可靠性。”

李昂突然笑了:“周队,你们可得抓紧,背面的陨石坑比虹湾多,要是组装打印机时遇到麻烦,虹湾这边能远程传参数,咱们的 3D 打印程序都是通用的。”

“放心,” 周深拍了拍她的肩膀,“等我们在背面炼出第一块铁,第一个通知你们。”

两天后,月面黑夜最浓时,升降台在虹湾着陆坪启动了上升程序。林小满最后看了眼虹湾的激光发射器,它正对着地球的方向,像在给他们送行。陈悦把新钙剂分给每个人:“背面的核反应堆功率稍小,夜里保温全靠它,钙流失得盯着点。”

升降台的舱门缓缓关闭时,赵启明的声音透过中继卫星传来:“记住,你们不是孤军 —— 轨道上的货运舱还能带三批物资,缺什么直接报,地球会按固定程序送。”

45 分钟后,周深三人在绕月主舱的舷窗边,看着虹湾基地缩成个光点。登月舱二号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启动,屏幕上的倒计时显示:“距离背面着陆点,还有 3 小时。”

林小满忽然指着窗外掠过的一块陨石碎片:“你们看,这就是为什么要双基地 —— 宇宙里藏着太多没见过的东西,咱们得把网撒得再大些。”

陈悦调出背面基地的基础模块参数:“打印机、反应堆、小型激光防御器,都是虹湾同款,就是规模小一半,够咱们三个人先立足。”

周深盯着屏幕上的南极 - 艾特肯盆地:“那里的岩石比虹湾老 10 亿年,说不定能找到比赤铁矿更有用的矿物……”

与此同时,虹湾基地里,赵启明正和李昂调试激光发射器的 “跨基地模式”。屏幕上,背面预定点的坐标已经输入系统,只要周深那边启动信号,虹湾的激光就能通过中继卫星引导,锁定背面的目标。

“双保险,” 赵启明看着屏幕上的两个基地标记,“就像咱们带了两把伞,哪怕一把出问题,另一把也能撑住。”

吴悠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地球指挥中心的新消息:“第一批月球背面专用物资已发射,7 天后抵达绕月轨道,包含深层钻探设备和抗辐射帐篷。”

李昂吹了声口哨:“这效率,跟送外卖似的。”

赵启明没说话,只是看着窗外 —— 地球悬在虹湾的天空里,安静得像块蓝色的玉。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人类在月球的脚印,不再只停留在一个湾,而是要横跨正面与背面,把 “干实事” 的痕迹,刻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