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那天晚上,阿禾把收上来的稻种仔细晒干,装在陶罐里,藏进了炕洞。三婶急得直转圈:“丫头,咱斗不过里正啊!” 阿禾摸着陶罐冰凉的表面,轻声说:“三婶,这稻种不能给他。给了他,他只会献给县令邀功,哪里会管咱庄户人的死活?” 她想起现代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虽然这里没有法律,但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深夜,阿禾悄悄起床,把一半稻种埋进了村后的竹林深处,做了个只有她能看懂的记号。剩下的一半,她掺了些普通稻种,装在另一个破陶罐里。第二天,王里正果然带了人来,拿走了那个掺假的陶罐,临走时丢下几文钱:“赏你的,安分点。”

阿禾捡起铜钱,手指攥得发白。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她看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这 “百日熟” 稻种,长满这片贫瘠的土地,让每个庄户人都能吃上饱饭。而她不知道的是,这场小小的稻种风波,已经顺着河流,漂向了下游 —— 那里,有艘乌篷船正停在码头,船头站着个青衫书生,手里拿着王里正呈上去的 “异种稻种”,眉头微微皱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第三章 溪畔遇龙

入夏后的第一场暴雨来得猝不及防。阿禾正在地里抢收早熟稻,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打得稻穗噼啪作响。她把割下的稻捆用茅草盖好,刚想躲进田埂边的草棚,就听见上游传来轰隆隆的水声 —— 山洪来了!

“不好!” 阿禾心里一紧。她想起村西那条常年干涸的溪谷,此刻肯定成了泄洪道。她拔腿就往溪谷跑,刚到谷口,就看见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泥沙和断木奔腾而下,而溪谷中央的巨石上,竟站着一个人!

那人穿着青色长衫,已经被洪水打湿,紧紧贴在身上,勾勒出清瘦的轮廓。他一手抓着石缝,一手护着怀里的包袱,眼看洪水就要漫过巨石。阿禾来不及多想,解下腰间的粗麻绳,一头系在岸边的老槐树上,另一头缠在自己腰上,深吸一口气冲进了洪水里。

水流湍急,阿禾好几次差点被冲走,她凭着前世在野外生存训练中学的技巧,抓住漂浮的断木,一点点靠近巨石。“抓住绳子!” 她把麻绳甩过去,青衫书生伸手接住,却因为体力不支,险些松手。阿禾咬紧牙关,奋力往后拉,两人在洪水中挣扎了半个时辰,终于爬上了岸。

“多谢姑娘相救。” 书生瘫坐在地上,咳嗽着吐出几口泥水,声音带着一丝虚弱的沙哑。阿禾这才看清他的脸:眉目清俊,鼻梁挺直,嘴唇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很亮,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只是他这身打扮,怎么看也不像庄户人。

“先生是外乡人?” 阿禾递过一块干净的麻布。书生点点头:“在下赵衡,自北方来,路过此地。” 他看着阿禾被洪水泡得发白的脚,又看了看她腰间别着的小镰刀和装着种子的布包,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姑娘这是…… 在田里劳作?”

“收稻子。” 阿禾简单回答,心里却在琢磨。这赵衡说话文绉绉的,手指修长干净,不像干过活的人,怀里的包袱被他护得紧紧的,说不定是什么贵重物品。这年头兵荒马乱,外乡人路过,还是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