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极其自然地坐到她旁边的嘉宾位,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

接过话筒对着镜头露出标志性亲和笑容,极其自然地接过话头:

“流量本身非贬义,关键看承载什么。”

侧头看她,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安抚与笃定的鼓励,

“像望舒这样的创作型歌手,作品本身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能让流量成为传递这种力量的通道,让更多好音乐被听见,恰恰是流量最积极、最有价值的归宿。”

举重若轻化解刁难。

直播结束,祁望舒才后知后觉他颁奖礼早结束半小时。

递上温水轻声道谢,他接过,指尖不经意擦过她手背,带来微弱却清晰的电流感:

“谢什么?实话——《碎光》我循环三天。编曲里那段弦乐,神来之笔。”

坦荡笑容下,一丝被需要、被依赖的小小满足感悄然滋生,熨帖着他心底。

沈砚的守护,则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妥帖。

他知她思念故乡味道,每周三无论多忙,必绕远路去买老城巷口那家老字号刚出锅的糖糕。

保温盒送到她手,外层油纸还带着温热,散发诱人甜香。递来时总说:

“外婆让我带的,说你小时候就馋这口。”

——他将沉甸甸的关心,巧妙包裹在“外婆”名义下递给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她因多年未见、身份悬殊可能产生的微妙拘谨与距离感。

有次她拍雨景MV淋了大半天冷雨,半夜低烧硬扛。

次日晨,沈砚助理送来各种感冒药、姜茶、暖宝宝,最底下压着他苍劲字条:

“别硬扛,认识靠谱老中医,不行去看看。地址电话附后。”

没有煽情,只有最实际的关怀,让她心头酸软又涌起久违的、被家人惦记的踏实暖意。

一次,裴予川约她看私人藏馆的印象派画展,理由

“有幅莫奈《睡莲》光影妙极,与你新歌《水镜》意境相配”。

两人走出画廊静谧氛围,迎面凉风吹来。却见沈砚站路边高大梧桐树下,身影被路灯拉长。

拎朴素牛皮纸袋,见她出来眼睛倏亮,唇角扬起温暖笑意:

“正好路过办事,想起你以前爱吃这个。”递来纸袋。

祁望舒打开,是那家老字号话梅,酸中带甜,正是她八岁时总缠他买的那种。

裴予川站她身侧,极其自然地伸手替她接过纸袋再转递,动作行云流水。

语气轻松:

“看来沈老师比我更了解望舒口味喜好。”

沈砚看裴予川一眼,眼神平静无波,未接话,只对祁望舒温声道:

“晚上起风,给你带了薄外套放车后座。”

转身要走,又停步回头,目光特意落裴予川身上,补充道,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提醒:

“对了裴老师,望舒胃不好,少吃生冷。她小时候总偷吃冰,每次闹肚子难受好几天。”

话语里是共同经历漫长岁月才知的细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宣告与守护意味。

祁望舒攥紧纸袋,指尖清晰感受话梅盒坚硬棱角。

听着裴予川低沉悦耳的笑声

“沈老师倒是个细心人”,

她一时无言,熟悉的酸甜在舌尖弥漫开,心头涌上暖流与微妙的酸涩

——一个将童年点滴刻入骨髓默默守护,一个在聚光灯下风口浪尖为她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