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秋握着温热的炊饼,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点点头,又摇摇头,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的来历。
男子见状,也不多问,只是笑了笑:“我姓王,是前面那家茶馆的掌柜。如果你不嫌弃,可以去我店里帮忙打打杂,管吃住,还有点工钱。”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林砚秋激动得差点站起来鞠躬,连忙道:“谢谢王掌柜!我愿意!我什么都能做!”
王掌柜见他答应,也很高兴,领着他往茶馆走去。“我这茶馆不大,生意还算过得去,就是缺个打下手的。你机灵点,好好干,不会亏待你的。”
“哎!谢谢王掌柜!”林砚秋连忙应着,紧紧跟着王掌柜,手里还攥着那个没舍得吃的炊饼。
王记茶馆确实不大,只有两间门面,里面摆着七八张方桌,几个茶客正坐在那里喝茶聊天。店里有一个伙计在跑堂,一个老婆子在烧水。王掌柜把林砚秋介绍给他们,伙计叫小石头,十五六岁,很机灵;老婆子是王掌柜的母亲,大家都叫她王婆婆。
“以后你就跟小石头一起,负责擦桌子、扫地、给客人添水,有什么不懂的就问他。”王掌柜吩咐道。
“知道了,王掌柜。”林砚秋连忙点头。
王婆婆给林砚秋端来一碗热水,又拿来了一双碗筷,让他先把炊饼吃了。林砚秋饿坏了,三口两口就把炊饼咽了下去,又喝了大半碗热水,才感觉身上有了点力气。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秋就在茶馆里安顿下来。他学得很快,虽然一开始有些笨手笨脚,但干活很勤快,王掌柜和小石头都挺喜欢他。晚上他就睡在茶馆后面的小隔间里,虽然简陋,但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通过和王掌柜他们的聊天,林砚秋也逐渐确认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北宋徽宗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这个年份让他心里咯噔一下,他清楚地记得,再过四年,就是靖康之变,汴京将被金兵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也就是说,他只有四年的时间。
这个认知让他心里沉甸甸的。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四年里好好活下去。但他知道,不能坐以待毙。
在茶馆里待了一个多月,林砚秋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他学会了说一口带着汴京口音的普通话(虽然还是有些别扭,但至少能顺畅沟通了),也熟悉了宋代的货币单位(一文钱、一贯钱、一两银子),知道了一石米大概多少钱,一匹布要多少贯。
他发现宋代的市井生活远比他想象的丰富。茶馆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来喝茶聊天,有说书的先生,有算卦的术士,有走街串巷的小贩,还有一些落魄的文人。林砚秋没事的时候就坐在角落里听他们聊天,从他们口中得知了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信息。
他还发现,宋代的商业很发达,竞争也很激烈。就拿茶馆来说,这条街上就有三家,王记茶馆的生意只能算中等,全靠王掌柜为人实在,回头客多。
“最近生意不太好做啊。”一天晚上关了店门,王掌柜一边算账一边叹气,“对面的‘清风楼’新请了个唱曲儿的姑娘,嗓子好,人也俊俏,把不少客人都吸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