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程砚舟正在整理一摞新到的书籍,闻言抬头笑道:"十之八九吧。有些是反复读过的,有些则只是略翻过。"

"我最爱《诗经》,尤其是《国风》部分。"清瑶从架上抽出一本装帧朴素的《诗经》,翻开扉页,上面有程砚舟的批注。

"巧了,我也最爱《关雎》。"程砚舟走到她身旁,指着其中一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得真是妙极。"

两人靠得很近,清瑶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她忽然心跳加速,脸颊微热,连忙低头掩饰。

春去夏来,两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清瑶常常带着自己写的诗给程砚舟看,而程砚舟则会认真批改,提出建议。有时他们也会为某个字的用法争论不休,最后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一次,清瑶带来一首新作《夏夜》:

"银河倒泻九天上,萤火点点入梦来。

独坐小楼听夜雨,不知心事与谁猜。"

程砚舟读罢,沉默良久,提笔在纸上写道: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清瑶看后,眼中泛起泪光。她知道这是《琵琶行》中的句子,表达的是知音难觅的感慨。程砚舟这是在告诉她,他懂她的心事。

夏末的一天,清瑶又来到书斋,却发现门紧闭着。询问邻居才知程砚舟病了,已三日未开门营业。清瑶心急如焚,顾不得礼数,直接去了程砚舟的住处。

那是一间简陋的小屋,推门进去,只见程砚舟躺在床上,面色苍白,额上冒着虚汗。见清瑶进来,他挣扎着要起身,却被清瑶按住。

"别动,我给你请大夫。"清瑶急道。

"不必破费..."程砚舟声音虚弱,"只是风寒,已快好了。"

清瑶不听,执意请来了城里最好的大夫。诊断后确认是暑热引起的热症,开了药方。清瑶亲自煎药,照顾程砚舟服下。

"沈小姐何必如此..."程砚舟喝完药,苦笑道,"你我非亲非故..."

清瑶打断他:"朋友有难,岂能坐视不理?"

程砚舟凝视着她,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清瑶被他看得心跳加速,连忙转身去收拾药碗。

"清瑶。"程砚舟忽然唤她名字,声音轻柔却坚定,"谢谢你。"

这是他第一次直呼她的闺名。清瑶背对着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3

秋高气爽的九月,沈家来了贵客——当朝礼部侍郎赵大人的公子赵明德。赵家权势显赫,赵公子更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沈老爷热情招待,言语间透露出想结亲的意思。

"清瑶,赵公子一表人才,家世显赫,你若嫁过去,定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晚膳后,沈老爷将女儿叫到书房,直截了当地说。

清瑶心头一震:"父亲,女儿还不想嫁人..."

"胡闹!你都十八了,再不嫁人,成何体统?"沈老爷拍案怒道,"赵家这门亲事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清瑶低头不语,心中想的却是程砚舟清俊的面容和他温柔的声音。

"就这么定了,下个月初六是个好日子,先把亲事定下来。"沈老爷不容置疑地说。

清瑶回到闺房,泪如雨下。碧桃见状,心疼地问:"小姐,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