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把白绫放在熏炉上方,让烟慢慢熏着。檀香和艾草的气息混在一起,钻进白绫的纤维里,像是在唤醒沉睡的记忆。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白绫上的半只蝴蝶忽然动了动,翅膀扇了扇,竟从白绫上飞了出来,在店里盘旋了一圈,落在周婆婆的肩头。

周婆婆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忽然放出光来。她伸出手,像是想抓住什么,嘴里喃喃着:“阿强,是你吗?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沈砚之看见,在蝴蝶飞过的地方,隐约有个穿军装的年轻男子的影子,身形挺拔,对着周婆婆笑。他想伸手去碰,却穿过了那影子,指尖只抓到一把空气。

“我等了你一辈子,”周婆婆的眼泪掉在蓝布衫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你怎么才回来?”

影子没有说话,只是抬手,像是想为她擦去眼泪。蝴蝶在周婆婆的肩头停了片刻,忽然飞向白绫,重新落回上面,只是这一次,它的翅膀完整了,另一半翅膀上,绣着朵小小的栀子花——那是周婆婆最喜欢的花。

周婆婆看着白绫,忽然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他回来了,他真的回来了。”她小心翼翼地把白绫折好,放进布包,“这下我能安心了,能安心了。”

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出店门,背影虽然驼,却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沈砚之望着她的背影,看见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到能触到街尾的绣坊。

夜里,沈砚之做了个梦,梦见周婆婆年轻时的样子,梳着两条麻花辫,坐在绣架前,指尖的绣针飞快地穿梭,身边坐着个穿军装的年轻男子,正拿着朵栀子花,笑盈盈地看着她。

第二天一早,街尾传来消息,周婆婆在夜里安详地去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块绣着完整蝴蝶的白绫。沈砚之站在店门口,望着绣坊的方向,看见两只蝴蝶从绣坊里飞出来,在阳光下翩翩起舞,一只翅膀是彩色的,一只翅膀是金色的,像极了白绫上的那只。

第三章:铜镜里的重逢

秋意渐浓时,老街的梧桐叶开始泛黄,一阵风吹过,叶子簌簌落下,铺在地上像层厚厚的金毯。沈砚之的店里,多了些收来的旧物,有民国的月份牌,有解放初期的搪瓷缸,每一件都藏着段光阴的故事。

这天午后,店里来了个年轻女子,穿着件米色风衣,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她手里捧着个木匣子,放在柜台上时,发出沉闷的响声。“沈老板,您看看这个。”她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

沈砚之打开木匣子,里面是面铜镜,镜面有些模糊,边缘雕刻着缠枝牡丹,镜框是黄铜的,已经氧化得发绿。他拿起铜镜,用软布擦了擦镜面,隐约能照出人影,只是那人影有些扭曲,像是隔着层水波。

“这是我奶奶的嫁妆。”女子看着铜镜,“她去世前说,这镜子能照见前世。我本来不信,可最近总做些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穿着古装,在一个院子里等什么人。”

沈砚之摩挲着铜镜的边缘,指尖触到雕刻的牡丹,能感觉到里面藏着的哀怨,像深秋的露水,带着股凉意。“这是清代的铜镜,”他说,“镜面用的是‘玄锡’,据说真能照出些常人看不见的东西。您做的梦里,有什么特别的场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