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周五晚上,她终于把所有事情都敲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刚想躺下,就接到了沈亦臻的电话。

“明天上午九点,录音棚集合,带齐所有合同和对接清单。”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情绪。

“好的,沈导。”

挂了电话,林晚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的夜色很深,星星却很亮,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

她忽然想起白天在录音棚看到的场景:几个负责灯光的师傅在调试设备,一个年轻的调音师戴着耳机,手指在调音台上飞快地跳动,还有两个编剧蹲在地上,对着剧本激烈地讨论着什么。他们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专注。

这和她过去熟悉的纺织厂完全不同。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刺鼻的染料味,却有一种同样的、为了某个目标而共同奋斗的热气腾腾的感觉。

或许,这里真的能给她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5 赤子

周六上午,林晚提前半小时到了录音棚。沈亦臻已经在了,他正和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舞台中央说话。那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把旧吉他,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很亮。

“李老师,您再试试这段,感觉再放松一点,就像您平时在村口给孩子们唱歌那样。” 沈亦臻的语气很温和,和平时在办公室里的疏离感完全不同。

“哎,好,好。” 老人点点头,拨动了琴弦,沙哑的嗓音唱了起来。那是一首很简单的歌,讲的是他年轻时在山里种树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质朴和真诚。

林晚站在角落,静静地听着。她不懂音乐,但那一刻,她忽然有点明白沈亦臻说的 “烟火气” 是什么意思了。

歌曲唱完,沈亦臻带头鼓起了掌:“太好了,李老师,就是这种感觉!”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让沈导见笑了,我这瞎唱的。”

“不是瞎唱,是用心在唱。” 沈亦臻认真地说,“音乐本来就不只是技巧,更是情感和故事。”

他转过身,看到了站在角落的林晚,点了点头:“合同都带来了?”

“带来了,沈导。” 林晚连忙把文件递过去。

沈亦臻接过文件,并没有立刻看,而是对老人说:“李老师,您先休息一下,让助理带您去看看休息室。”

老人走后,沈亦臻才翻开文件,仔细看了起来。他看得很认真,眉头偶尔会皱一下,然后抬头问林晚几个细节问题。林晚都一一作了回答,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做足了功课。

“不错。” 看完最后一份合同,沈亦臻点了点头,“比我预想的要好。”

这句简单的肯定,让林晚心里一阵暖意,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减轻了不少。

“沈导,我们为什么要找这些普通人来唱歌啊?” 林晚忍不住问道,“现在不都是流量明星更受欢迎吗?”

沈亦臻看着舞台,那里还留着老人刚才站过的痕迹。他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你知道吗?我们国家的流行音乐发展了这么多年,好听的歌不少,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少的是根。”

“根?”

“对,根。” 沈亦臻转过身,看着林晚,眼神里有种她从未见过的光芒,“音乐不应该只是空中楼阁,只服务于少数人的娱乐。它应该扎根在生活里,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的心声。那些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街头巷尾唱歌的人,他们的声音里有生活的重量,有时代的温度,这才是最有生命力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