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外婆站起身,她那件洗得发白的藏青色棉布罩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她走向角落里那个红泥小炭炉——炉子上,那把圆肚的旧陶壶正发出细小的、催促似的“滋滋”声,壶嘴里袅袅地逸出白气。外婆提起陶壶,滚水注入旁边一个素净的白瓷杯里,几片陈年的普洱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开身体,沉淀下去,茶汤迅速染成温润的琥珀色。一股醇厚温热的茶香立刻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开来,冲淡了雨水的清冷。

外婆端着那杯热茶,稳稳地走向门口的女人。她走得很慢,脚步落在老旧的木地板上,几乎没有声音。

“姑娘,淋坏了。”外婆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能安定人心的力量。她把那杯热气腾腾的茶递过去,“先喝口热的,暖暖身子。抱着孩子站门口有穿堂风,往里走,靠炉子这边暖和。”

女人愣住了,似乎没料到是这样的回应。她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茶杯,又看看外婆温和的脸,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眼眶却先微微红了。她有些笨拙地腾出一只手,接过那杯滚烫的茶,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时,不易察觉地抖了一下。“谢…谢谢您,阿婆。”声音里的紧绷感似乎松动了些许。

“来,这边坐。”外婆引着她往里走,指向炉子旁边一张铺着软垫的藤编圈椅。那是我平时看书最喜欢的位置,暖和又避风。

女人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地坐下,身体依然有些僵硬,像一只惊弓之鸟。热茶的暖意透过杯壁传到她冰冷的掌心,她低头看着怀里熟睡的婴儿,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紧绷的肩线终于放松了一点点。

外婆安顿好她,目光转向我,眼神里带着无声的示意。我立刻明白了。

我快步走到专门摆放儿童书籍的区域,那里的书架略矮一些,色彩也相对明快。目光快速扫过那些熟悉的封面:《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猜猜我有多爱你》……最终,我抽出一本硬纸板的大开本绘本,封面上画着憨态可掬的小熊一家,色彩温暖明亮。书页很厚实,边角圆润,最适合小手抓握翻看。

我拿着书走回炉边,没说话,只是轻轻地把那本《小熊宝宝》放在了年轻女人身侧的小方凳上。绘本鲜艳的封面和炉火跳跃的光映在她湿漉漉的裤腿上,形成一小片温暖的亮色。

女人再次抬起头,看看凳子上的书,又看看我,眼神里充满了感激,还混杂着一丝赧然。她嘴唇翕动了一下,似乎想再次道谢,但最终只是对我露出一个很淡、却真实放松了些许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

外婆重新坐回她的位置,拿起针线,继续修补那本《植物图谱》。针尖再次无声地穿透薄脆的纸页。我也坐回藤椅,拿起软刷,继续清理童谣集子里的蛀粉。书店里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已然不同。红泥小炉里的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陶壶里的水又低低地吟唱起来。茶香、旧纸的气息、炭火的暖意、还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温柔地包裹着炉边新添的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女人小口啜饮着热茶,偶尔低头,用脸颊极轻地贴一贴怀中婴儿的额头,确认那份安稳的熟睡。孩子温热平稳的呼吸,是这雨天里最柔软的音符。

3 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