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房子小小的门口,画着三个手拉着手的小人儿。最高的一个,头发涂成雪白;中间的一个,扎着马尾辫;最矮的那个,小得像个圆点,被中间的小人紧紧牵着。三个小人儿的头顶上方,横跨着一道巨大的、用所有能找到的鲜艳颜色涂抹出的彩虹,弯弯的,像一张咧开大笑的嘴,笨拙却无比真诚地覆盖了整个画面。

画的下方,用同样稚拙的笔迹,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几乎辨认不出、却努力想写端正的字:

“家”。

外婆的指尖停留在那幅稚拙却无比温暖的蜡笔画上。内页的米色纸张温润地承托着鲜艳的线条,那歪歪扭扭的“慧兰书苑”,那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儿,还有那道用尽所有颜色的彩虹,像一团小小的、燃烧的火焰,直接熨贴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阳光在书页上流淌,那滴落在兰草花蕊的泪痕已悄然干涸,只留下一点几乎看不见的水渍印记,却仿佛赋予了那朵纸上的花更深的灵韵。

“阳阳画的,”年轻母亲的声音带着笑意,又有些不好意思,“他抓着我手指头乱涂的,非要贴在这里面,说…说这是我们大家的‘家’。”她低头,用鼻尖蹭了蹭儿子柔软的额发。小家伙似乎听懂了是在夸他,兴奋地挥舞着小拳头,嘴里发出更响亮的“啊!啊!”声,眼睛亮晶晶地追着光柱里飞舞的尘埃。

外婆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轻柔,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那幅蜡笔画,粗糙的指腹感受着蜡笔油润的凸起。她没有说话,只是喉咙微微滚动了一下,将那本承载了双重心意的《植物图谱》小心翼翼地合拢,像合拢一件稀世珍宝,紧紧抱在胸前。阳光照在她花白的鬓角和微微颤抖的手上。

“好…好孩子…”良久,外婆才发出声音,有些哽咽,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亮。她抬起头,看向抱着阳阳的母亲,眼角的皱纹因为笑容而深刻,却无比舒展,“画的真好,写的…也好。”

她抱着书,慢慢走回书案边,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开始修补工作,而是将书端端正正地摆在了案头最醒目的位置。那崭新的手绘书衣,在雨后初晴的光线下,散发着沉静而温润的光泽,与周围那些古旧泛黄的书籍形成奇异的和谐。

“阿婆,这本图谱…您还收着?”女人抱着阳阳走近书案,目光落在书衣上,带着点好奇。

外婆拿起书,珍重地翻开,露出里面那些精美的植物手绘图和详尽的文字注解,纸张虽旧,墨迹依然清晰。“嗯,收了好些年了。是个老教授捐赠的,说是他年轻时在岭南考察的心血。虫蛀了不少,一直没舍得丢,慢慢补着。”她指着扉页上自己缝补好的裂口,“喏,那天补的就是这里。”

女人凑近看了看,外婆的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痕迹,完美地延续了纸张的生命。“您的手真巧。”她由衷赞叹。

“熟能生巧罢了。”外婆摆摆手,目光却柔和地落在阳阳身上。小家伙对书页上那些色彩斑斓的植物插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咿咿呀呀地想去抓书页上的花朵。

“哎哟,小祖宗,这可抓不得!”女人赶紧抓住他的小手。

外婆却笑了,从旁边抽出一本同样大开本的《常见花卉图鉴》,封面是硬纸板的。“来,阳阳看这个。”她把图鉴放到阳阳面前摊开。鲜艳逼真的花朵图片立刻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力,他兴奋地用小手拍打着光滑的封面,发出“啪啪”的轻响,小嘴咧开,露出粉嫩的牙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