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泡沫,从她手里冒了出来。
“成了!”李文激动地跳了起来。
我们赶紧试用。这土法肥皂,去污能力超强,手上的油污一下就洗干净了,而且洗完手不干,滑溜溜的。
“定价。”李文立刻进入了商人角色,“这东西,村里人肯定消费不起。我们的目标客户,是镇上的有钱人。特别是女人。”
她拿起一块肥皂,闻了闻,皱起眉:“味道不好闻。得加点香料。”
我妈想了想,从院子里摘了几朵野菊花,捣碎,用纱布包着,挤出汁液。
我们把剩下的皂液重新加热,把菊花汁滴了进去。
这一次,凝固后的肥皂,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李文把它切成小块,又找来干净的麻布,一块块包好。
“就叫‘菊花清肌皂’。”她给产品起了个雅致的名字。
看着那几十块包装精美的肥皂,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
李建国同志的“考公”经费,有眉目了。
第六章 第一次进城:零度公理的实践
去镇上卖肥皂,得有个章程。
我爸李建国,连夜制定了一份《关于李家产品首次市场推广的指导方案》。
方案内容很详细。
谁去。谁留。目标客户是谁。定价策略是什么。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处理。
最终决定,由我姐李文主导,我当副手,负责记录和安保。我爸妈留守,看家,顺便继续生产。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李文换上了一身她带来的、最素净的长裙。我则穿上了运动服。我们背着一个装满“菊花清肌皂”的竹筐,出发了。
从村子到镇上,没有路。
只有被无数双脚踩出来的土路。路窄,坑洼。
我们走了很久。
脚很痛。腿很酸。
李文没抱怨。她眼睛里有光。那是对赚钱的渴望。
走了快两个小时,我们终于看到了镇子。
镇子不大。青石板路。两边是木质的店铺。有酒楼,有布庄,有米行。
街上人来人往。
他们穿着古代的衣服。男人梳着发髻。女人穿着襦裙。
我,一个历史系学生,此刻站在这里。
书本活了。
文字变成了声音,气味,和温度。
空气里有炊烟的味道,有牲畜的味道,有汗水的味道。
“别发呆了。”李文推了我一把,“找地方。”
我们不能像小贩一样在街边叫卖。
那样太掉价。
李文的目标很明确:镇上最大的那家胭脂水粉店。
店名叫“群芳阁”。
门口挂着红灯笼。进出的都是穿着体面的妇人小姐。
李文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了进去。
我跟在她身后。
店里的伙计看到我们的穿着,眼神里有点轻视。
“两位要买点什么?”他问,语气懒洋洋。
“我们不买东西。”李文直接开口,“我们卖东西。叫你们掌柜的出来。”
她的气场很足。
伙计愣了一下。
一个穿着绸缎的中年女人从柜台后走出来。她脸上画着精致的妆。眼神很精明。
“小姑娘,好大的口气。”她就是掌柜。
李文不废话。
她从竹筐里拿出一块用麻布包好的肥皂。
打开。
递过去。
“掌柜的,你闻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