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电光石火之间,宋挽心身体仿佛本能般地向后极其微小地一倾,同时置于膝上的手,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手指如电,快得几乎看不清动作,在桌案下方某个支撑点上迅捷而精准地一拨。

“哎呀!” 一声惊呼响起。

然而失声惊呼的并非宋挽心,而是淑妃!

只见她脚下一个趔趄,那本该泼向宋挽心的酒液,竟有大半泼在了她自己华贵的紫缎裙摆上,洇开一大片深色难看的酒渍。

她自己也因重心不稳,狼狈地扶住了旁边的桌案才勉强站稳,精心梳就的发髻都歪了几分。

满座皆惊,愕然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淑妃娘娘!” 一声关切的低呼适时响起。

坐在宋挽心斜对面的德妃已站起身,快步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不着痕迹地挡在了宋挽心和淑妃之间。

她一边示意宫女上前搀扶淑妃,一边温和地对宋挽心道:“太子妃受惊了?快看看可有溅到身上?”

宋挽心站起身,对着德妃感激地行了一礼:“多谢德妃娘娘关怀,臣妾无事。”

她目光扫过淑妃那狼狈的模样和眼中几乎喷薄而出的怨毒,心中一片冷然。

德妃此刻的援手,未必全然出于善意,但敌人的敌人,此刻便是可借之势。

她垂眸,掩去眼底的寒芒,姿态依旧谦卑。

淑妃在宫女的搀扶下勉强站稳,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看着德妃和宋挽心,几乎咬碎银牙,却碍于皇后在场,只能强压下怒火,恨恨地告退去更衣。

琼华苑的小风波,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很快便荡到了东宫的核心。

清晖堂内,太子萧景珩正伏案批阅奏折。

烛火跳动,映着他轮廓分明的侧脸,显得冷峻而专注。内侍总管高德全屏息垂手侍立一旁,大气不敢出。

“啪!”

一声清脆刺耳的碎裂声骤然响起,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萧景珩手中那支上好的紫毫笔被硬生生折断,墨汁溅污了刚刚批阅一半的奏章。

他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冰冷的怒意和浓重的猜疑。

“德妃?”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彻骨的寒意,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她倒真是……热心肠!”

高德全吓得一哆嗦,头垂得更低。

他刚将琼华苑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德妃如何“挺身而出”为太子妃解围,淑妃如何吃瘪的情形,小心翼翼地禀报给了太子。

萧景珩盯着奏章上那团碍眼的墨渍,指关节捏得发白。

宋挽心,他的太子妃,先是与他的死敌瑞王萧景宸情意绵绵,如今又与他生母德妃牵扯不清?

她究竟站在哪一边?

或者说,她嫁入东宫,本就是宋相那老狐狸布下的一步棋,意在搅动风云?

一种被愚弄、被背叛的怒火,混合着帝王家天生的猜忌,在他胸腔里熊熊燃烧。

他猛地站起身,明黄的衣袍带起一阵冷风。

“传孤口谕,” 他的声音冷硬如铁,“太子妃体弱,需静养。即日起,无孤旨意,任何人不得打扰静思阁!东宫诸人,包括太子妃,无令不得擅离本宫!”

这命令,无异于一道无形的枷锁,将宋挽心彻底困在了静思阁的方寸之地,也彻底隔绝了她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德妃可能的往来。东宫的天,骤然变得阴沉而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