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身走向校门口的梧桐树下,脚步比来时沉重许多。
等候区是一排长椅,几张折叠桌上摆着矿泉水和宣传册。几个家长已经坐在那里,低声交谈,偶尔瞥一眼教学楼的方向。
林婉坐在最边缘的位置,手放在膝盖上,指节微微泛白。她试图让自己放松,但心跳却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扑腾个不停。
她打开手机,翻出小宇昨晚的睡前照片。照片里他躺在床上,眼睛已经有些迷糊,却还在努力睁着看她。
“妈妈……你会一直陪着我吗?”他小声问。
“会的,”她亲了亲他的额头,“永远都会。”
现在,她看着那张照片,喉咙突然有些发紧。
教学楼里传来一阵孩子的笑声,清脆而明亮。林婉抬起头,望向那扇紧闭的玻璃门,仿佛能透过它看见小宇的身影。
她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是否已经融入了新环境,是否有人和他说话,是否有人注意到他偶尔会不自觉地咬指甲。
她知道,自己不该这么紧张。可她控制不住。
她开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入学第一天,母亲因为工作没能送她,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教室门口,像一只被遗弃的小猫。她记得那种被世界遗忘的感觉,那种被目光扫过却没人真正看见她的孤独。
她不能让小宇经历这些。
她不能。
阳光渐渐升高,梧桐树下的影子慢慢拉长。林婉坐在原地,一动不动,像一尊守望着远方的母亲雕像。
她知道,她必须学会放手。
但她也知道,有些东西,一旦松开,就不会再回到她的掌控之中。
第三章:适应日的裂痕
林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动,却什么都没看进去。她的目光时不时地飘向教学楼的玻璃门,仿佛只要看得足够久,就能穿透那扇门,看见小宇的身影。
等候区的气氛比她预想的要轻松许多。几个家长已经熟络地交谈起来,有人低声分享孩子上幼儿园时的趣事,有人翻着学校发的宣传册,讨论着“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
“听说这所小学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一位穿米色风衣的女士对身旁的人说,“老师还会做一对一观察记录。”
“是啊,我朋友的孩子去年入学,老师特别细心,连谁午睡喜欢抱枕头都知道。”
林婉听着这些话,嘴角勉强扯出一个弧度。她知道,这些“细心”对小宇来说远远不够。
她闭上眼,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风从梧桐树间穿过,带着初秋的凉意,拂过她的脸颊。她深吸一口气,却依旧无法驱散胸口那种沉甸甸的感觉。
教学楼里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林婉猛地睁开眼,心跳骤然加快。
她站起身,几乎是本能地朝玻璃门走去。透过门上的玻璃,她看见几个孩子从走廊那头跑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一个老师在后面轻声喊:“慢点,别撞到人!”
她没看见小宇。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包带,指节发白。
就在这时,玻璃门“咔哒”一声被推开,李老师走了出来。她的表情依旧温和,但眼神里多了点什么,像是在斟酌措辞。
林婉的心猛地一沉。
“林女士,”李老师走近几步,声音压低了一些,“小宇刚才在活动课上有点……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