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娃看着那道深深的刻痕,边缘还留着凿子的印记,心里忽然有了主意:“爹,咱们也往下挖吧?”爹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但得按老规矩来,先祭井神。”
第二天一早,爹带着村里的老人们在井边摆了祭品,烧了纸钱。虎娃看着袅袅青烟飘向井口,忽然懂了——这不是迷信,是祖辈们对水的敬畏,对生存的虔诚。
下井后,他们在窖底最潮湿的角落开始挖掘。泥土又硬又凉,虎娃挥着小锄头,一下下刨着土,爹则用铁钎试探着地下的虚实。挖到半尺深时,铁钎突然“噗”地一声陷了下去,一股潮湿的气息涌了上来。
“有戏!”爹眼睛一亮,连忙让虎娃递过小铲。两人小心翼翼地挖开周围的泥土,露出一个碗口大的石缝,里面正渗出细细的水流,触上去温乎乎的。“是活泉!”爹激动地擦了擦汗,“这是深层水脉,冻不住也旱不干!”
他们顺着石缝往外掏泥土,水流渐渐变大,汇成了一小股清泉。爹从地窖里翻出一个旧陶罐,把罐底敲掉,顺着石缝埋进去,再用黏土封好缝隙,泉水便顺着陶罐稳稳地流进地窖的积水坑里。“这样泉水就不会被泥土堵住了。”爹拍了拍手上的泥,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爬回地面时,技术员正好带着村民来看井。当看到井底渗出的新泉水时,他惊讶地说:“这都能找到?你们这老法子比仪器还灵!”爹指了指虎娃:“不是法子灵,是娃们愿意学老祖宗的本事。”
那天晚上,村里的广播响了,说暂时不用打新井了,老井的水够喝了。虎娃躺在床上,听着窗外传来村民们的说笑声,心里暖烘烘的。他想起地窖石壁上新增的刻痕——那是爹让他刻的,上面写着“庚寅年春,虎娃寻得新泉”,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泉眼。
爹走进来,把一本用布包着的册子递给虎娃:“这是祖辈们记的守井手札,以后就传给你了。”虎娃翻开一看,里面除了水文记录,还有几页画着井绳的编法、泉眼的辨认技巧,最后一页写着:“井在,家在;水在,根在。”
虎娃握紧册子,忽然明白,井底下的秘密从来不止于水脉和图纸,更藏着祖辈们对家园的坚守,对后代的期盼。而这份秘密,就像那股新冒出的泉水,正从他心里缓缓流淌,再也不会干涸。
井底下的秘密第四章
入夏后,落霞村连下了半月暴雨,塬上的土坡塌了好几处,井水也变得浑浊,漂着枯枝败叶。村里人心慌慌,都怕井水被污染,爹却早有准备,每天戴着斗笠下井,回来时总背着一捆艾草。
“这艾草能净水。”爹一边把艾草捆成束,一边教虎娃,“祖辈传下来的法子,暴雨后把艾草悬在泉眼上方,水过草香,能去浊味。”虎娃看着爹把艾草绑在窖里的石壁上,泉水顺着草叶流过,果然清澈了许多。
这天夜里,暴雨更急了,院外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爹披上雨衣就往外跑,虎娃也紧跟着追了出去。到了井边才发现,井沿东侧的护坡被雨水冲塌了,几块青石滚进井里,井口出现了一道裂缝。
“坏了,地窖怕是进水了!”爹脸色凝重,立刻找来绳索。虎娃想说自己下去,爹却按住他:“你不熟水性,我去。”说完便系上绳子,借着马灯的光往井里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