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底下的秘密2
在黄土塬上的落霞村,村西头那口老井像个沉默的老者,守了村子一辈子。井沿的青石被磨得发亮,井绳勒出的深痕里积着经年的尘土,唯有井水常年清冽,倒映着塬上的日月星辰。村里的老人常说,这井底下“沉着东西”,但问起具体是什么,却都摇头不语,只叮嘱孩子别在井边贪玩。
十五岁的虎娃不信邪。他爹是村里的井把式,负责给各家挑水,每次下井清理淤泥时,都会在井下待很久,上来时总带着一身湿冷的潮气,眼神里还有藏不住的疲惫。虎娃总觉得,爹在井下藏了什么。
那年秋天大旱,井水位降了大半,露出了井壁上半截从未见过的青砖。虎娃趁爹外出赶集,偷偷找来长绳,一头系在老槐树上,一头绑在自己腰上,借着正午的阳光往井里爬。井壁湿滑,他手脚并用地扒着砖缝往下挪,越往下越阴凉,井底的潮气混着泥土味扑面而来。
快到井底时,他发现井壁一侧有个半掩的洞口,被厚厚的青苔遮住,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虎娃心里突突直跳,钻进去一看,竟是个几平米的小地窖,里面堆着些破旧的陶罐,还有一盏用墨水瓶做的油灯,灯芯上还凝着黑色的灯油。
地窖角落里,放着一个上了锁的木盒子。虎娃费力地撬开盒子,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沓泛黄的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些歪歪扭扭的图画。他拿起一张凑近看,上面画着井的样子,旁边标着“民国二十三年,水位三丈五,秋收丰”,另一张写着“光绪年间大旱,井底掘三眼泉,可保半年”。
就在这时,洞口传来响动,虎娃吓得把纸塞进怀里。只见爹顺着井绳爬了下来,看到他时脸色一变,随即又叹了口气:“你还是找来了。”
爹告诉虎娃,这地窖是祖辈挖的。落霞村地处塬上,十年九旱,祖辈们为了保住水源,在井底挖了这个地窖,用来储存雨水、记录水位变化,还藏着找地下水脉的法子。那些图纸上的符号,是一代代井把式传下来的“水语”,能根据井底的回声和泥土湿度,判断哪里能挖到新水源。
“你爷爷就是在大旱那年,在井底找新泉眼时摔断了腿。”爹指着地窖墙壁上的刻痕,“这些是百年的旱涝记录,比县志都准。咱们井把式的活儿,不光是挑水,更是守着全村的命。”
虎娃这才明白,为什么爹总在井下待很久——他在检查泉眼,在记录水位,在用祖辈的智慧守护着这口救命井。那些老人说的“沉着东西”,不是鬼怪宝藏,而是藏在井底的生存密码,是一代代人对家园的牵挂。
回到地面后,虎娃把图纸还给爹,眼神却亮了。从那天起,他跟着爹学认“水语”,学听井底的回声,学在图纸上标注水位。他知道,这井底的秘密,该由他接过来了。
如今,落霞村通了自来水,但那口老井依旧在塬上立着。虎娃成了新的井把式,偶尔还会下到井底的地窖里,看看那些泛黄的图纸,摸摸墙壁上的刻痕。他知道,井底下藏着的,从来不是秘密,而是一个村庄的根
。井底下的秘密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