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构木为巢:有巢氏的伟大创举
第一节 传说的源流:有巢氏事迹的文献记载
关于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传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这些记载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表述方式各异,但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有巢氏这一传说人物的存在及其伟大功绩。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这段记载明确指出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的原因和目的,即当时人类数量较少,而禽兽虫蛇等动物众多,人类难以抵御它们的侵害。在这种情况下,有巢氏作为 “圣人” 出现,发明了构木为巢的方法,帮助人们躲避各种灾害,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爱戴,被推举为天下的王,号称有巢氏。这段记载不仅说明了有巢氏发明巢居的背景,还强调了他因此获得的社会地位,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解决居住问题的迫切需求和对有巢氏功绩的高度认可。
《庄子・盗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这段记载进一步描述了有巢氏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即白天采集橡栗等食物,晚上栖息在树上。与《韩非子》的记载相比,《庄子》更侧重于描述巢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 “有巢氏之民” 这一称呼的由来,说明巢居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居住方式,有巢氏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项峻始学篇》曰:“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这里将有巢氏称为 “大巢氏”,并指出在有巢氏之前,人们主要居住在洞穴中,是有巢氏教导人们建造巢居,进一步明确了有巢氏在居住方式变革中的引领作用。
《路史・前纪》中对有巢氏的记载更为详细:“有巢氏,亦曰大巢氏。其初,人民未知为宫室,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巢室,以避其害。” 这段记载不仅说明了有巢氏的别称,还详细描述了先民们在巢居发明之前的居住状况,即居住在丘陵和土山的洞穴中,由于地势低洼潮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因此有巢氏发明了巢室,以躲避这些危害。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对有巢氏的活动范围和后世影响有所提及。如《遁甲开山图》记载:“石楼山在琅邪,昔有巢氏治此山南。” 虽然这些记载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它们都从不同侧面丰富了有巢氏的传说内容,反映了有巢氏在历史上的广泛影响。
这些古代文献对有巢氏的记载,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差异,但都一致肯定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伟大功绩,为我们研究有巢氏及其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同时,这些记载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有巢氏的认识和评价,是有巢氏传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演变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