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几个华服举子哄笑起来。晏清歌缓缓直起身,看清了对方绣着金线的袖口——是江南陆氏的族徽,当朝陆贵妃的母家。
"朱门几度换新帖......"他轻声道。
"什么?"
晏清歌突然大步走向南院外墙,从书箱中取出笔墨,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挥毫题壁:
> 《临江仙·黄金台下》
> 朱门几度换新帖,寒窗十年旧文章。
> 黄金台下骨如山,尽是书生泪血斑。
> 莫道圣朝无阙事,今朝且看榜前香。
最后一笔重重顿下,墨汁溅在他的青衫下摆。围观的举子们鸦雀无声,那陆姓公子脸色铁青。
"好!"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喝彩。几个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挤到前面,为首的蓝衣书生拍案叫绝:"好一个'榜前香'!这'香'字妙极,既是贿赂的铜臭,又是权贵的熏香!"
转眼间,抄录的人越来越多。有人高声诵读,引得街边商贩都驻足观望。礼部衙役慌忙出来驱散人群,却已阻挡不住词作的传播。
"快!把那狂生拿下!"陆公子气急败坏地指挥家仆。
晏清歌被推搡着退到墙角,忽然一只纤细的手拉住他的衣袖:"这边走!"
是个戴着帷帽的少女。她引着晏清歌穿过几条小巷,最终停在一家书肆后门。
"姑娘是......"
少女掀起面纱,露出一张熟悉的脸——是沈芷柔的贴身丫鬟翠儿。
"小姐料到公子会有此劫。"翠儿递上一个包袱,"这是小姐让交给崔大人的信和公子的词稿。"
"崔大人?"
"礼部侍郎崔琰,是老爷的故交。"翠儿压低声音,"崔大人正在推动科举改制,最需要公子这样的真知灼见。"
晏清歌展开包袱中的信笺,上面是沈芷柔清秀的字迹:"词可刺世,亦可济世。"
正沉吟间,远处传来嘈杂的脚步声。翠儿急忙推他:"公子快从后门走!陆家的人追来了!"
当夜,崔府书房。
崔琰将《临江仙》的词稿放在灯下细细品读。屏风后转出一个身影,正是白日里带头喝彩的蓝衣太学生。
"老师,这首词明日就会传遍太学。"
"还不够。"崔琰捋须沉吟,"要让它在贡院里也流传开来。"
"可礼部已经下令铲除题壁......"
"糊涂!"崔琰敲了敲案上的密折,"我要的就是他们铲除的动静。你且看这个——"他展开一份奏折抄本,"陆家提议恢复'公荐'制,让五品以上官员直接保举考生。若此时爆出科场舞弊......"
太学生眼前一亮:"学生这就去安排!"
崔琰望向窗外月色,轻声道:"沈兄啊沈兄,你女儿送来的这把刀,倒是锋利得很。"
卷一·少年行
第4章 夜泊秦淮听剑歌
秦淮河的水波映着万千灯火,画舫如游鱼般穿行其间。晏清歌倚在醉仙楼二楼的栏杆上,手中酒盏已空了大半。自那日题壁事件后,他在太学生中声名鹊起,今日更是被几个同窗强拉来赴这"曲江文会"。
"晏兄!快看!"同行的蓝衣太学生王珩突然拽他衣袖,"是李师师的船!"
河心一艘朱漆画舫缓缓驶来,舫上纱灯摇曳,隐约可见几个曼妙身影。忽然琵琶声起,如珠落玉盘,一个清越的女声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