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等打完仗,” 一天傍晚,宜剑送我回寨看望阿娘,行至老榕树下突然停下,低声说道。夕阳余晖将我们的影子拉长,缠绕在一起,“我便求太子赐婚,带你回汉地看看。汉地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有比苗寨大十倍的城池,有不用脚力就能行驶的马车,还有能唱曲儿的戏台。” 我羞得不敢抬头,只觉耳朵发烫,手中他送我的剑穗 —— 上面系着一颗小银铃 —— 不慎掉落,沾了一片飘落的桂花瓣。

他坚持自己去求太子,不让我同行,怕我紧张。前几日,帐中小旗官迎娶洗衣房的阿姐,便是太子亲赐的婚,还赏赐了两匹鲜艳的红布,红得如同天边绚丽的晚霞。宜剑去时,我蹲在帐后篱笆边焦急等待,看着桂树影子被日头拉长,又渐渐缩短。蝴蝶在篱笆的牵牛花上翩跹,我却无心观赏。

他回来时,眉头紧锁,往日的笑容消失不见:“太子说最近另有安排,让我先别着急提这事。”

我的心猛地一沉,仿佛坠入冰窖,却不敢多问 —— 太子身份尊贵,他的心思岂是我能揣度的。不知何时,宜秋也来到附近,手中拿着小剪子,看似在修剪篱笆旁的花草,剪子却悬在半空迟迟未动。她目光复杂地在宜剑紧皱的眉头和我茫然的脸上来回流转,呼吸似乎短暂停滞,脸上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神情,似有担忧,又仿佛藏着一丝隐秘的宽慰。随即,她猛地低下头,用力修剪花草,“咔嚓” 声不断,好好的花枝被剪得七零八落,仿佛要借此剪断心中杂乱的心绪。

那晚,我躺在阿娘身边辗转难眠。阿娘轻抚我的头,轻叹道:“汉地人心思复杂,阿蛮,咱们苗家姑娘,还是找个踏实的苗人过日子安稳。” 我沉默不语,宜剑的面容、他肩头的伤口、递糖糕时的模样,一一浮现在脑海,心中如同被竹篾刺痛,又疼又麻。

次日去军营,宜秋异常热情,拉着我教梳汉人的发髻。她手指灵巧,将我的头发分成几股,编出繁复花样,再用小银簪固定。“你瞧,这样多好看,” 她拿着小铜镜给我看,“宜剑见了,定会喜欢。” 镜中的我如此陌生,头发高高盘起,露出光洁额头。可我望着她的眼睛,总觉得那笑容并未抵达眼底,仿若隔着一层朦胧的纱。

太子让我绘制黑苗常出没的隘口地图,宜秋在旁帮我磨墨。“阿蛮姑娘,你真打算跟宜剑回汉地?” 她突然轻声问道,墨条在砚台缓缓研磨,“汉地规矩森严,哪有苗寨自在。况且,宜剑是太子贴身侍卫,日后要随太子回京城,京城里的姑娘个个貌若天仙,你去了,怕是要受委屈。”

我握笔的手微微一顿,心中愈发沉重:“我…… 我不知道。”

“其实,” 她幽幽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太子并非不愿赐婚,只是觉得委屈了宜剑。宜剑身手不凡,追随太子多年,太子想为他谋个更好的前程。若娶了苗寨姑娘,难免遭人非议,影响他的前途。” 她的话如同一根根细针,刺得我眼眶发酸。

那日宜剑又来送军函,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见他。他在帐外驻足片刻,桂花香随风飘入,带着熟悉的气息。我听见他问宜秋:“阿蛮呢?” 宜秋答:“阿蛮姑娘想家了,回寨里去了。” 随后,是他渐渐远去的脚步声。我趴在桌上,泪水滴落在地图上,晕开一片墨迹,宛如一朵黯淡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