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很久,门才开了一道极窄的缝,白非那双冷静到近乎漠然的眼睛出现在门缝后。"有事?" 她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你昨晚…… 听见敲墙声了吗?" 我压低声音问。她静静地看着我,仿佛在看一个已经没救了的人。"你不该回应,更不该去调查。"" 我没有回应!是 305 的陈昊回应了,然后他就不见了!"我有些激动," 那你呢?你为什么还活着?"她沉默了足足三秒,然后说出了一句让我毛骨悚然的话:" 因为我从不确认自己 ' 看见 ' 了什么,也从不确认自己 ' 听见 ' 了什么。"说完,她从门缝里递出来一样东西,那是一只白色的硅胶耳塞。" 戴上这个,能降低你 ' 被规则标记 ' 的概率。" 我下意识地接了过来,入手微凉。借着走廊的光,我看见耳塞内侧,用针尖刻着两个极小的数字:04。
回到房间,我把耳塞紧紧攥在手里,将那张规则清单在桌上摊平。我把所有规则重新梳理排序,一个可怕的猜想在我脑中成形。这些规则,是按照 "感知层级" 来排列的:第一条是视觉,关于镜子;第三条是触觉和空间感知,关于门后的脚印;第五条是听觉,关于敲墙声…… 每一条,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诱导住户去 "确认" 某种异常现象的存在。而真正的陷阱,是你 "承认" 这些规则存在的那一刻。你开始测量,开始倾听,开始分辨,你就已经掉进去了。我猛然想到了白非。她封死门锁,却从不把门关严,总是留着一道缝。我之前以为是怪癖,现在才明白,她是在拒绝形成一个 "绝对闭合的空间"!因为那或许是某些规则生效的必要条件。我盯着她门缝下透出的那一道微弱的阴影,一个更大胆、更荒谬的念头浮现出来。白非,或许根本不是幸存者。她是…… 规则的 "免疫体"?我用白非给的耳塞,果然再没听见任何敲墙声。但第三天清晨……
第三天清晨,门缝下又被塞进一张新的纸条。这次的纸质更硬,像是某种官方通知。上面是打印的宋体字,标题是 "补充条款"。"每日 6:00 前,必须将左手食指按压门把手 30 秒,以确认体温正常。未执行者,将被视为 ' 非住户 '。" 我看着这条规定,忍不住冷笑出声。这是在检测 "活着"?敲墙声检测听觉,镜子里的脸检测视觉,现在轮到体温检测触觉了。这栋楼的 "规则",像是一个拙劣的图灵测试,用尽一切办法确认我们这些住户的生命体征。可笑。体温是最容易伪造的东西,一杯热水就能解决。但反过来说,意识呢?一个活人的恐惧、顺从、反抗,这些又要怎么伪造?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决定,偏不执行。我将手机闹钟调到早上五点五十五分,然后靠在门后,从猫眼里死死盯住外面昏暗的走廊。秒针一格一格地跳动,六点整,整栋楼死寂无声。什么都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