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下一个,许丽!"

听到叫自己的假名,许晚晴浑身一颤。县一中的走廊里挤满了等待进考场的考生,汗味和紧张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她深吸一口气,走向查验身份的教师。这是一位戴黑框眼镜的中年女性,眉头紧锁地审视着她的准考证。

"许丽?"女教师抬头,犀利的目光透过镜片射来,"你看起来不像初中毕业生。"

许晚晴心跳加速,但面上不显:"老师,我上学晚。"

女教师翻开名册:"你是哪个公社的?"

"红旗公社。"许晚晴迅速回答,这是周峻教她的说辞。

"介绍信呢?"

许晚晴递上那张宝贵的纸片。女教师仔细检查公章,又盯着她看了几秒,才不情愿地挥挥手:"进去吧。记住考号,别坐错位置。"

走进考场,许晚晴找到自己的座位——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窗外的槐树洒进来,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轻轻抚摸粗糙的木质桌面,感受着上面不知被多少届考生刻下的痕迹。

这是1978年的高考考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地方。

教室里渐渐坐满考生。许晚晴注意到大部分人都比她年长,有些甚至已经三十多岁——那是被"文革"耽误了十年的"老三届"。相比之下,她这个"十八岁"的考生反而显得年轻。

铃声响彻校园。

"现在发放语文试卷。"监考老师撕开牛皮纸封条,"考试时间两小时,不得提前交卷。"

试卷传到手中,许晚晴快速浏览题目:文言文翻译、现代文阅读、作文...题目比她预想的简单。前世的精英教育让她对这类考试驾轻就熟。

她拿起钢笔——这是周峻送给她的"幸运笔",开始流畅作答。当其他考生还在为文言文皱眉时,她已经翻到了作文页。

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许晚晴笔尖悬在纸上,一时不知如何下笔。她最难忘的是哪一天?是前世签下十亿合同的那一刻?是重生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农家女的那一夜?还是带着弟妹冒雪逃出山村的那段旅程?

最终,她写下了这样一段开头:

"我最难忘的一天,是我决定不再认命的那一天。那天之前,我是命运的奴隶;那天之后,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许晚晴完全沉浸在写作中。她讲述了一个农村女孩如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隐去了重生和逃亡的部分,但情感却是真实的。写到最后一段时,她发现自己眼眶微湿。

铃响收卷,许晚晴自信地交了试卷。走出考场,周峻已经在槐树下等候。

"怎么样?"他迫不及待地问。

"不难。"许晚晴微微一笑,"作文题很开放。"

周峻递给她一个铝制饭盒:"快吃,下午考数学。"

饭盒里是两个玉米面窝头和几片咸菜。许晚晴狼吞虎咽地吃着,这才意识到自己有多饿。远处,几个监考老师聚在一起,时不时朝她这边看过来,交头接耳。

"他们在议论你。"周峻低声道,"你答题太显眼了。"

许晚晴心头一紧:"什么意思?"

"其他考生还在写第一页时,你已经翻到第三页了。"周峻摇摇头,"太引人注目了。"

许晚晴咬了咬嘴唇。前世作为商业精英,她习惯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却忘了在这个年代,"与众不同"可能是危险的。

下午的数学考试,她决定收敛一些。但当试卷发下来,看到那些在她眼中无比简单的题目时,她忍不住叹了口气——这难度连前世初中水平都不到。

选择题她故意做错两道,但到了最后一道20分的大题时,她实在无法忍受用繁琐的中学方法解题。这是一道关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题目,用微积分轻而易举就能解决。

许晚晴犹豫了几秒,最终决定做真实的自己。她流畅地写下微积分解法,还画了个简易坐标系说明。交卷时,她注意到监考老师在她身后停留的时间特别长。

第二天的考试更加顺利。物理化学对她来说简直是小儿科,政治考试中,她大胆但准确地预测了改革开放的趋势,甚至提到了"市场经济"这个在当时还相当敏感的词。

"你疯了吗?"考后周峻把她拉到僻静处,"你怎么敢写'市场经济'?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等着看吧,"许晚晴自信地说,"不出五年,这个词就会出现在中央文件里。"

周峻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

许晚晴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急忙补救:"我...我是根据《人民日报》最近的社论推测的。"

周峻将信将疑,但没有追问。两人沉默地走回旅社,路过县邮局时,看到一群人围在公告栏前。

"出什么事了?"周峻挤进去打听。

"刘家庄的会计带人抓逃婚的媳妇呢,"一个看热闹的大妈说,"听说那丫头跑到县城来了,还带着弟弟妹妹。"

许晚晴浑身血液仿佛凝固。她拉着周峻快步离开,直到转过两条街才开口:"我爹和刘家找来了。"

"别慌,"周峻安慰道,"县城这么大,他们找不到你们。再说,王老板不会说出去的。"

回到旅社,许晚晴把弟妹叫到跟前,严肃地说:"这两天别出门,有人问起就说是我弟妹,别提姓氏。"

铁柱懂事地点头,小花却害怕地抓住姐姐的衣角:"爹会打我们吗?"

许晚晴蹲下身,平视着妹妹的眼睛:"不会的,姐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们。"

夜深人静,许晚晴望着窗外的月亮,思绪万千。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但更紧迫的威胁是许家和刘家的搜寻。她必须尽快找到更安全的住处。

第二天一早,周峻兴冲冲地跑来:"我打听到一个活儿!县图书馆需要人整理书籍,包住不包吃,一个月十五块钱。"

"太好了!"许晚晴眼前一亮,"我们三个能住那儿吗?"

"我跟馆长说了你的情况...他说可以暂时收留你们,但活很累。"

"我不怕累。"许晚晴斩钉截铁地说。

当天下午,他们就搬进了图书馆后院的一间小仓库。虽然简陋,但比旅社安全多了。许晚晴开始了每天十小时的繁重工作——整理堆积如山的旧书,分类编号,修补破损的书页。

令她惊喜的是,这些"旧书"中有许多是文革时期被封存的"毒草",现在正逐步解禁。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每一本能拿到手的书籍,填补着这个时代的知识空白。

一周后的傍晚,许晚晴正在整理一批新到的科技书籍,突然被馆长叫到办公室。

"许丽,"馆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知识分子,眼镜后的目光犀利,"你知道这些书的价值吗?"

许晚晴心头一跳:"我...我只是按照编号整理..."

"昨天你整理《高等数学》时,我看到你在看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那章。"馆长缓缓道,"一个初中毕业生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

许晚晴手心冒汗,不知如何回答。

"别紧张,"馆长突然笑了,"我年轻时在西南联大教书,见过不少天才学生。你...很特别。"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省教育厅的老同学寄来的,提到今年高考有个红旗公社的考生,数学卷用了大学方法解题,引起很大争议。"

许晚晴双腿发软,几乎站不稳。

"我不知道你是谁,"馆长压低声音,"但我看得出来你是个好苗子。这封信本该交给县招办追查考生身份,但我暂时压下了。"

"为什么帮我?"许晚晴声音颤抖。

"因为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馆长的目光越过她,仿佛看向远方,"二十二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最好的学生被划为右派...现在,我想弥补一些遗憾。"

许晚晴深深鞠躬:"谢谢您。"

"别高兴太早,"馆长严肃地说,"如果你的身份有问题,高考成绩可能会被取消。这段时间别出门,等风声过去。"

走出办公室,许晚晴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她没想到自己的答题方式会引起这么大波澜。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她站在一片虚无中,面前有两个门,一个标着"1978",一个标着"2023"。当她伸手去摸2023的门时,一个声音在背后说:"选择决定未来。"

许晚晴猛然惊醒,发现小花正蜷缩在她身边睡得香甜。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照亮了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