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她的脸是我的脸。

我们沉默地看着彼此。那一瞬间,我不知道该先关注哪一个细节:是她下巴上的那颗小痣(我也有),还是她左耳后那道更浅一些的划痕(我也有),还是她眼睛里那一丝几乎看不出来的迟疑。

“你好。”她先开口,声音也是我的。“你终于开了这扇门。”

“你是谁?”我问。

“许言。”她报了一个名字,停了一秒,“你呢?”

“沈苒。”

我们短暂地互相确认。她瞄了一眼我身后的路川:“你带了人。”

“朋友。”

“你很有准备。”

“你也一样。”我看她的腿边,那里摆着一个小工具包,里面有布基胶带、撬片、手电——几乎和我们的一样。只是她的手比我更稳。

“你一直在这间房?”我问。

“搬来两个月。”

“镜子呢?”

“从一开始就有延迟。”她把笔记本合上,“你也看到了?”

“我看到了。”

她笑了一下:“好吧,至少我们承认同一件事。”

“你知道后面有通道?”

“知道。”她指了指她那面镜子,“我拆过。后面是设备间B-3。”

“外面呢?”我问。

“外面有一个更大的‘外面’。”她说,“你不想知道得太快。”

“为什么?”

“知道得太快,容易死。”她说的时候很平静,像在讲一条天气预报。

路川咳了一声,提醒我:墙上有摄像头。

果然,在角落里,吸音棉与墙交界的地方,藏着一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黑点。许言把手伸过去,轻轻扣下,露出一只针孔镜头。

“你刚刚为什么要开灯?”我问。

“因为不管你开不开,他们都知道你来了。开灯,至少我们能互相看清。”

“他们是谁?”

她没有答,绕过我,顺手把我们身后那扇门轻轻掩上,避免它在风里发出声。

“你做什么的?”她问我。

“视觉。”

“难怪。”她笑,“你看见的东西比普通人多一些。”

“你呢?”

“我是人。”她说。

“我也是。”

“那我们也该做人该做的事。”她说,“先把能动的镜子都动掉。”

10|注视者

我们花了半个小时,把她那面的镜子也撬下,靠在墙上。两个房间变成一个贵宾区和一个后台,我们穿梭其间,像两只误闯舞台的人。

许言从床底拖出一个纸箱,里面是厚厚一叠打印纸、若干塑封袋、一张写着“双窗计划”的彩色页。

我盯着那行字:“双窗?”

“对他们来说,我们是两扇窗。对我们来说,他们也是两扇。”

打印纸是会议纪要的体例:开篇是项目背景,后面是“行为捕捉”“感知延迟”“情绪渲染”“A/B组对照”。每一项后面有简短的备注:“

延时阵列:夜间开,白天关;

被试:楼层随机;

观测项:睡眠、洗漱、穿衣、饮食、社交;

暴露时间:7天、21天、90天;

适应度:0—7标注;

异常事件:被试自行拆镜,转入B阶段测试;

最后一页留了一个手写的时间:2:33。

“他们喜欢这个点。”许言说,“大部分人深睡,少部分人浅醒。浅醒的人是他们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