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那时的青山村,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上是富足的。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那时候的天很蓝,水很清,空气里都带着泥土的芬芳。孩子们认识田埂上的每一种野草,知道哪棵树上有最甜的果子,能分辨出不同鸟儿的叫声。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都变了。也许是那条通往外界的土路修通了,也许是电视里展现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也许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先是高考落榜的,然后是外出打工的,接着是嫁出去的女儿们也带着丈夫孩子走了。留下的是老人、孩子,还有大片大片无人耕种的田地。

学校关了,因为没有学生了。代销点也关了,因为没人买东西了,或者说,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不值得再开下去。村医也走了,去了镇上,因为村里剩下的病人越来越少,挣不到钱。老槐树下,再也听不到喧嚣的笑声,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偶尔几声凄厉的鸟鸣。

土地,曾经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今也荒芜了。年轻人都走了,老人和孩子无力耕种那些贫瘠的山坡地。原本郁郁葱葱的梯田,长满了野草和灌木。村子周围的山林,也被砍伐得差不多了,露出光秃秃的黄土坡,一下雨就容易发生泥石流。青山村,这个以“青山”为名的村庄,正在慢慢失去它的绿色。

陈明看着眼前的一切,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和无力。他仿佛是在参加一场无声的葬礼,葬礼的主角,是他曾经熟悉而又热爱的故乡。

爷爷的情况时好时坏。有时候,他能清醒地认出陈明,和他说几句话;有时候,他又会糊涂,把陈明当成他已经过世的父亲,絮絮叨叨地讲起陈明小时候的糗事。陈明耐心地听着,心里却越来越沉重。他知道,爷爷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他,除了陪伴,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他甚至不知道,等爷爷走了,这座老屋会变成什么样。会被拆掉吗?还是会像村里其他废弃的房子一样,慢慢坍塌,最终被野草彻底覆盖,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证明这里曾经有人居住过?

离开的念头,从未如此清晰地浮现在陈明的脑海里。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回来,到底是对是错。他带回的,似乎只有更深的痛苦和迷茫。

一天下午,天气有些阴沉,山风刮得很大。陈明扶着爷爷在院子里坐着。老槐树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像是在发出呜咽。远处的山峦,一片灰蒙蒙的。

“明子……”爷爷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稍微清晰了一些。

“爷爷,我在。”

“你看……那棵树……”爷爷用手指着老槐树。

“嗯,老槐树。”陈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它……还活着……”爷爷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丝光彩,“我小时候……它就这么粗……比你还高……”

陈明愣了一下。他记得,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老槐树上爬上爬下,掏鸟窝。那时候,老槐树就已经很粗壮了。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它确实依旧矗立在这里,只是不复当年的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