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刘备密会董承,屏退左右后直言:“衣带诏之事已被曹操眼线察觉,国舅府中必有内奸。若信得过备,明日将参与之人名单交我,我自有安排。”
董承半信半疑,但见刘备言之凿凿,最终还是答应了。三日后,刘备以“勾结袁绍”为由,突然下令逮捕了董承府中的三名仆役,从他们房中搜出了与曹操心腹往来的密信。原来这三人早已被曹操收买,正准备将衣带诏之事全盘托出。
“皇叔救命之恩,董某没齿难忘!”董承在密室中对着刘备下拜。
“国舅无需多礼,”刘备扶起他,“当务之急是保全自身,静待时机。那些名单上的忠义之士,我会设法将他们调离许都,暂避锋芒。”
通过这次事件,刘备不仅剪除了身边的隐患,更赢得了汉献帝的信任。刘协私下召见他,将一枚刻着“汉祚永固”的玉印交给他:“皇叔,汉室安危全在你身上了。”
第三章 广纳贤才,积蓄力量
离开许都前,刘备做了一件改变历史的事。他得知司马懿正在河内郡闲居,便亲自登门拜访。
“仲达先生,备久仰大名。”刘备立于柴门外,态度谦恭,“如今汉室倾颓,正是志士用命之时,不知先生愿与备共扶汉室否?”
司马懿隔着门缝打量着刘备,此人虽面带风尘却目光诚恳,与传闻中那个只会哭哭啼啼的皇叔截然不同。他本想如前世般观望时局,却被刘备眼中的坚定打动:“皇叔若真能践行仁义,懿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过望,当即请司马懿出任行军司马。诸葛亮得知后抚掌笑道:“主公得仲达,如虎添翼矣。”
回到徐州,刘备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采纳诸葛亮的建议,颁布了三项新政:
• 鼓励农耕:将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官府提供种子和农具,头三年免征赋税
• 兴修水利:任命马良为水利校尉,组织百姓疏通河道,修建水库
• 整顿吏治:严惩贪腐,选拔清正廉明的官员,不论出身只看才干
徐州境内很快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流民纷纷归附,农田里阡陌纵横,市集上商旅不绝。有百姓编了歌谣传唱:“玄德来,民无灾;仓廪实,笑颜开。”
这天,关羽带着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来见刘备:“大哥,这是周仓,原在黄河边聚义,听闻大哥仁德,特来投奔。”
周仓单膝跪地:“末将愿追随皇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备连忙扶起他:“壮士不必多礼,有你相助,如得一臂。”他知道周仓前世对关羽忠心耿耿,如今得此猛将,更是如虎添翼。
不久后,又有喜讯传来。徐庶带着母亲前来投奔,他在新野时就听闻刘备在徐州的善政,特意辗转千里而来。
“元直先生肯来,备蓬荜生辉。”刘备亲自到城门迎接。
徐庶感动道:“皇叔仁德之名传遍天下,庶虽不才,愿为皇叔筹谋划策。”
短短一年时间,刘备麾下人才济济:文有诸葛亮、司马懿、徐庶、糜竺,武有关羽、张飞、赵云、周仓、廖化。徐州之地兵精粮足,民心归附,已然成为乱世中的一方乐土。
第四章 联孙抗曹,暗藏玄机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百万大军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消息传来,刘备在徐州召开紧急军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