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风雪夜归人
公元前81年的冬日,长安城飘着十九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一支奇异的队伍穿过覆雪的朱雀大街,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为首者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容枯槁却腰板挺直,手中紧握一根磨得发亮的长节,节上的牦牛尾早已脱落殆尽,只剩光秃秃的竹竿。他身后的随从们抬着一具棺椁,里面是一具用白羊皮包裹的尸骨。
老者忽然停下脚步,望向未央宫的方向,浑浊的老泪滑过布满风霜的脸颊,在雪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十九年了,他终于回来了,带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一个使臣的誓言。
街边孩童唱起了新编的歌谣:“苏武牧羊北海边,雪地又冰天,羁留十九年…”
歌声中,老者的记忆飘向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清晨…
第一章 天子节杖
公元前100年,长安城未央宫。
三十二岁的苏武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迈入宣室殿。他是平陵侯苏建之子,凭借父亲的功勋和自己的才学,年纪轻轻已是中郎将,掌管宫禁守卫。殿内香烟袅袅,汉武帝刘彻背对着他,正凝视着墙上巨大的疆域图。
“苏卿,你来了。”武帝转过身来,目光如炬,“朕有一项重任要托付于你。”
“臣万死不辞。”苏武躬身行礼,心中已然明了。近日匈奴且鞮侯单于新立,送来使者声称“汉天子是我丈人行也”,欲与汉修好。朝中为此争论不休,主战主和各执一词。
“匈奴且鞮侯单于送来国书,声称愿与汉修好。朕决定派遣使团回访,命你为持节正使,副使张胜、属吏常惠等百余人随行。”
苏武心中一震。出使匈奴凶险异常,前任使臣或被扣留或遭杀害者不在少数。但他毫不犹豫:“臣定不辱使命!”
武帝满意地点头,走下台阶,亲手将汉节交到苏武手中:“此节代表大汉威严,见节如见朕。望卿牢记: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那根八尺竹竿,上挂三层牦牛尾,入手沉甸甸的。苏武知道,他接过的不仅是一根竹节,更是一个帝国的尊严。
离京那日,父亲苏建抱病相送。老将军须发皆白,却仍强撑病体,塞给苏武一块温润玉佩:“此玉乃你母亲遗物,见玉如见人,莫忘根本。”苏武郑重接过,藏入怀中。妻子王氏牵着六岁的儿子苏元,泪眼婆娑,却强忍着不哭出声。
“父亲何时归来?”苏元仰着小脸问。
苏武蹲下身,抚摸着儿子的头:“待北海雁南飞,父亲就回来了。”他不敢说归期,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使团队伍浩浩荡荡离开长安,旌旗招展,马蹄声碎。苏武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长安城,忽然有种预感,这一别,恐怕要很久才能回来了。
北行月余,塞外风光渐显荒凉。草原一望无际,天空湛蓝如洗,与长安的繁华截然不同。这一日,副使张胜驱马靠近:“大人,前面就是匈奴王庭了。”
苏武抬眼望去,只见连绵的毡帐如白云铺展在草原上,远处牛羊成群,骑兵呼啸往来,好一派塞外风光。
且鞮侯单于在金色大帐中接见了汉使。他年约四十,鹰目虬髯,头戴狼皮帽,身披貂裘,虽面带笑容,眼中却藏着草原狼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