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顾景深的公司,主营业务是新能源科技。
他这个人,野心极大,能力也确实不俗。毕业短短几年,就将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圈子里年轻一辈的翘楚。
我爱他的时候,也爱他的事业。
他公司的每一份企划案,每一份财务报表,我都会帮他仔细研究,提出建议。他常常笑着夸我,说我是他的贤内助,是他成功路上最大的功臣。
可笑的是,我那时还信了。
我以为那是爱情,其实,我不过是他一个不花钱,还倒贴的免费劳动力。
他最近正在筹备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方舟计划”。
这是一个关于储能电池的新技术,一旦成功,将彻底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为此,他几乎抵押了公司的全部资产,还启动了一项极为隐秘的内部融资。
这项融资,没有走任何公开渠道,只面向几个信得过的,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投资方。
因为,“方舟计划”的核心技术,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
这个缺陷,一旦暴露,整个项目就会立刻崩盘,顾景深的公司,也会在一夜之间,破产清算。
而这个秘密,除了顾景深和他最核心的团队,只有一个人知道。
那就是我。
因为,那份长达两百页的技术风险评估报告,是我熬了三个通宵,帮他做出来的。
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份报告的电子备份,从加密硬盘里找了出来。
我没有丝毫犹豫,用一个新注册的匿名邮箱,将报告的核心部分,分别发给了两个目标。
一个,是顾景深这次融资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李氏集团。
另一个,是圈子里最著名,也最难缠的财经调查记者,外号“秃鹫”。
做完这一切,我删除了所有痕迹,然后,像个没事人一样,去厨房帮我妈洗菜。
接下来,我只需要,静静地看戏。
……
风暴,比我想象中来得更快。
三天后,一篇名为《“方舟”还是“泥船”?揭秘景深科技的十亿豪赌!》的深度报道,在各大财经媒体的头版头条,引爆了。
文章里,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技术的致命缺陷,但“秃鹫”用他极其专业的分析和犀利的笔触,对“方舟计划”的前景,提出了数个致命的质疑。
一石激起千层浪。
景深科技的股价,应声暴跌。
那些原本准备投资的机构,也纷纷变得谨慎起来,宣布要重新评估风险。
顾景深焦头烂额,焦头烂额。
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暴躁。
“念念,你知不知道是谁干的?!”
我正陪我妈看电视,声音装得既无辜又茫然:“景深,出什么事了?我看不懂那些新闻。”
“废物!”他低声咒骂了一句,随即又放缓了语气,“算了,跟你说你也不懂。你乖乖在家待着,别乱跑。”
“哦。”我乖巧地应了一声。
挂掉电话,我看着电视里,顾景深被记者围堵,那张英俊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狼狈和慌乱,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这只是开胃菜。
真正的大餐,还在后头。
李氏集团,在拿到我给的资料后,立刻秘密组织了技术团队,针对“方舟计划”的缺陷,研发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