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才后知后觉地认出他 —— 沈亦舟,业内有名的青年建筑设计师,去年凭借 “云境美术馆” 项目拿过全国设计大奖,也是我们公司这次 “城市光影” 项目正在全力争取的合作方负责人。上周总监还在会议上放了他的资料,说要是能和他合作,项目成功率能提高一半。
此刻我的脸一定红得像熟透的番茄,从耳根到脖颈都在发烫。我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缓解尴尬,却半天挤不出一个字,只能僵硬地挥了挥手,含糊地说了句 “沈老师再见”,转身逃也似的冲出咖啡馆,连自己原本要带去公司当早餐的三明治都忘了拿。
跑出老远,还能感觉到背后传来的目光,我捂着发烫的脸,心里又懊恼又庆幸 —— 懊恼自己闯了祸,庆幸沈亦舟没有追究。只是想到以后可能还要和他对接工作,我就觉得头皮发麻,那杯 “赔罪拿铁”,简直像是开启了我职场生涯的 “社死副本”。
2 会议室的重逢
周三下午的合作洽谈会,我抱着笔记本电脑缩在会议室最角落的位置,尽量把自己藏在同事身后,心里不停祈祷沈亦舟别认出我这个 “咖啡肇事者”。毕竟上次在咖啡馆的场面太狼狈,我实在不想再经历一次 “大型认亲社死现场”。
会议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甲方代表坐在主位,我们公司的总监和几个部门负责人坐在一侧,另一侧则留给了合作方。当沈亦舟跟着甲方项目总监走进来的时候,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都好像变了 —— 他身姿挺拔,步伐稳健,身上那件深棕色衬衫衬得他皮肤更白,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那块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简约机械表,低调又有质感。
他的目光在会议室里扫了一圈,像是在确认参会人员,当视线精准地落在我身上时,我心里 “咯噔” 一下,赶紧低下头假装整理笔记本,耳尖却控制不住地发烫。完了,还是被认出来了。
他倒是没立刻过来打招呼,只是跟着甲方代表坐下,特意选了我斜对面的位置。这样一来,我只要抬头,就能看到他认真听会议内容的侧脸 —— 下颌线锋利,睫毛在镜片后投下淡淡的阴影,偶尔会抬手推一下眼镜,动作优雅又自然。
会议中途休息十分钟,大家纷纷起身活动,我正想趁机去洗手间躲躲,手腕却被人轻轻碰了一下。回头一看,沈亦舟正站在我身后,手里拿着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递到我面前:“那天的拿铁味道不错,就是有点甜。我平时喝惯了无糖的。”
我接过水的手差点发抖,瓶身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才让我稍微冷静了一点。我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沈老师要是喜欢,下次我请您喝无糖的。就当…… 就当补上次的赔罪。” 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 这不是主动把 “把柄” 递给他,找机会再见面吗?
他却像是没听出我的窘迫,真的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拿出手机,解锁后调出微信二维码,递到我面前:“加个微信吧,下次你方便的时候说一声,不用特意绕路,我工作室离你们公司不远。”
看着他手机屏幕上干净的二维码,背景是一张简单的建筑线条图,我犹豫了两秒 —— 加微信好像是工作需要,拒绝反而显得更刻意。我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扫了过去。发送好友申请后,很快就通过了,他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背景都是纯黑色,备注栏里,他只写了 “沈亦舟” 三个字,没有任何多余的后缀,干净利落,像他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