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复得很快,只有一个 “嗯” 字,后面却加了个小小的月亮表情。那个黄色的月亮图标,在黑色的聊天框里格外显眼,像是深夜里的一盏小灯,温柔又治愈。我看着那个月亮,突然觉得,这个被方案填满的深夜,好像没那么孤单了。
关掉微信,我没有立刻继续改方案,而是起身去了茶水间。泡了一杯热牛奶,坐在窗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城市的夜景很美,霓虹灯闪烁,车流像一条发光的河流。我想起沈亦舟的朋友圈 —— 之前加了微信后,我忍不住点开看过,里面没有自拍,没有生活琐事,大多是他拍的建筑照片,有完工的项目实景,也有正在施工的工地角落,偶尔会发几张风景照,比如清晨的日出、雨后的天空,配文永远只有一两句话,甚至只有一个表情,低调又沉稳,和他给人的感觉一模一样。
喝完热牛奶,我感觉身体暖和了不少,重新坐回电脑前,虽然还是有点累,但心里却充满了动力。我把沈亦舟的建议记在笔记本上,又简单列了个明天去美术馆的计划,才关掉电脑准备回家。走出公司大楼时,晚风轻轻吹过,我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突然想起沈亦舟发的那个月亮表情,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4 美术馆的偶遇
周日上午,我特意早起,换上了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还化了个淡淡的妆 —— 毕竟是去美术馆,总不能穿得太随意。出门前,我还在包里放了笔记本和相机,准备把有用的光影设计都拍下来,方便后续修改方案。
市中心美术馆离我家不算近,坐地铁要四十分钟。我提前查好了展览信息,知道今天有一个 “光影与空间” 的特展,刚好和我们的项目主题相关。走进美术馆大厅,就能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白色的墙壁上挂着各种风格的画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和纸张的味道。
我按照导览图的指示,先去了特展展厅。刚走到展厅门口,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 沈亦舟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休闲卫衣,搭配卡其色长裤,脚上是一双白色运动鞋,和平时职场上的精英模样截然不同,多了几分少年感。他手里拿着一本素描本,正站在一幅名为《光的轨迹》的画作前,微微低着头,认真地写生。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他身上,把他的头发染成了淡淡的浅金色,连带着他身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他握着铅笔的手轻轻移动,线条在画纸上慢慢成形,神情专注又温柔,少了职场上的疏离感,多了几分烟火气。
我站在原地看了好久,心里纠结着要不要过去打招呼 —— 怕打扰他写生,又觉得错过这次机会太可惜。犹豫了两分钟,还是决定走过去,毕竟之前他帮了我那么多,打个招呼也是应该的。
“沈老师,您也来这里看展啊?” 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一点,走到他身边时,还特意放慢了脚步。
他听到声音,抬头看到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放下铅笔,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笑容:“刚好今天有空,过来看看这个特展。你呢?是来参考方案的?”
我点了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相机:“对啊,您上次说这里的光影设计不错,我就过来看看,拍点照片回去当参考。没想到能遇到您,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