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那个声音。

那个声音穿透了屏幕,穿透了我记忆的空白,直接击中了我灵魂最深处。

我没有任何关于这个场景的记忆,但那份爱,那份叮嘱,却如此真切。

眼泪毫无征兆地涌出,不是因为悲伤,而是一种失而复得的震撼。

我终于明白了。

我弄丢了记忆,但那份爱,依然像回声一样,在我空荡荡的心房里震荡。

我一直执着于改变无法改变的过去,却完全忽略了她对我唯一的期望——好好活在当下。

我去了陈野的书店。

他的店生意很好,窗明几净,充满了书香和咖啡香。

我没解释我身上发生了什么,只说我想来帮帮忙。

周末的时候,我就来店里,当个志愿者,理理书架,招待客人。

这种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反而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

一个午后,我和陈野一起整理仓库。

他从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里,翻出了一个旧文件夹。

“看,这是什么。”

他笑着递给我。

是那叠手稿。

三年前,在咖啡馆里,我们差点为之决裂的那叠手稿。

“其实我们当年的想法,现在写也不晚。”

陈野的笑容,是我记忆里最熟悉的样子,轻松,温暖,不带一丝阴霾。

我看着那些泛黄的纸页,看着上面我们当年写下的那些青涩却充满激情的文字。

一种久违的创作冲动,再次涌上心头。

不是为了“修正”什么,而是为了“创造”点什么。

我开始重新写作。

写的不是我们当年计划的那个宏大的故事,而是一些散文。

关于一个我只能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的母亲。

我写她留下的那个茶杯,写她织的那件毛衣,写我弄丢了却永远记得的那张番茄炒蛋菜谱。

我把文字投稿给一家本地的文学期刊。

没想到,发表了。

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

他们说,在我的文字里,看到了自己和家人的影子。

一个读者写道:“你的文字很温暖,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谢谢你。”

我失去了记忆,但我没有失去传递爱的能力。

我可以把那个空洞,变成一种能够和他人共鸣的力量。

我把那枚彻底停摆、布满裂痕的怀表,放在了书架上,就在那个空相框的旁边。

那个位置,现在摆着一个平板电脑,循环播放着我母亲的唯一影像。

它们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属于我一个人的纪念碑。

一天,我打扫书桌时,又下意识地拿起了那枚怀表。

在裂开的表盘玻璃下,在“昨日不可追”那行字的下方,我看到了一行新的、像是被匆匆刻上去的小字。

“当下即永恒”。

手机“嗡”地一声震动。

是陈野:“下周一起写第一章吧。”

紧接着,又一条信息弹了出来。

是我的女友。

“周末去看你写的散文展。”

我抬起头,看向窗外。

阳光正好,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压在我心头多年的重量,似乎终于消失了。

不是因为过去被完美修复,而是因为我终于学会了,与它和解。

我笑了。

一个真正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负担的微笑。

和陈野合写的故事,有了一个很棒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