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屏上,古埃及的青铜纹路与现代引力波模型重叠,形成一张复杂的星轨图。叶棠的手指划过屏幕:“如果把锚点设在月球的雨海,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共振……误差率可以降到0.5%。”
林昭坐直身体:“立刻验证!”
运算开始的瞬间,量子计算机发出蜂鸣。林昭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心跳快得几乎要蹦出来——0.3%、0.2%、0.1%……
“成功了!”叶棠跳起来,辣条袋子掉在地上,“陈院长!陈院长!”
陈默冲进实验室时,林昭正盯着全息屏上的最终方案。他的目光扫过数据,喉结动了动:“小昭,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们能用空间折叠把氦-3矿脉搬到近地轨道。”林昭抬头,“意味着地球能有足够的能源制造空间屏障,意味着蚀星族抢不走我们的未来。”
陈默拍了拍她的肩:“明天我去找军方协调卫星阵列,你准备一下——三天后,全球直播。”
三天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林昭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大屏幕上缓缓升空的“织锦一号”空间折叠器。这是她主导设计的设备,外壳刻着青铜纹路,像一只展翅的凤凰。
“倒计时10、9、8……”
当“织锦一号”进入月球轨道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林昭的手心全是汗,直到屏幕上跳出绿色信号——“空间折叠启动”。
月光下,月球背面的灰色矿脉突然泛起金光。它像一块被无形的手轻轻提起的蛋糕,缓缓脱离月球的引力,朝着地球的方向移动。
“成功了!”叶棠尖叫着扑过来,抱住林昭。
指挥中心爆发出欢呼声。陈默红着眼眶拍她后背:“小昭,你爷爷要是看见……”
林昭望着屏幕上的矿脉,它正在接近近地轨道,即将被电磁网捕获。这一刻,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想起母亲藏在旧相册里的老照片,想起叶棠在实验室熬红的眼。
原来,所谓“改写文明轨迹”,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是所有被低估的、被忽视的、被嘲笑的,那些不肯熄灭的星火,终于汇聚成了银河。
第三章 时间裂缝里的文明(2030年春)
林昭站在龙江船厂的旧址前,春风卷着江水的湿气扑面而来。六百年前的宝船曾在这里扬帆,如今只剩几截残损的龙骨,沉默地泡在江里。
“目标时间:1405年7月11日。”时溯系统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本次任务:带回郑和船队的‘星槎图’。”
林昭深吸一口气,按下腕间的银色手环。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江水的涟漪变成波纹状的时空裂缝,她的身影逐渐透明,最终消失在光影中。
再睁眼时,她正蹲在龙江船厂的芦苇丛里。远处传来号子声,“宝船”两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穿着提前准备的粗布短打,头上包着方巾,活像明朝的市井小民。
“姑娘,你哪来的?”
林昭吓了一跳,转头看见个戴斗笠的老船工。他的脸被晒得黝黑,手上布满老茧,正扛着根麻绳。
“我……我是从苏州来的,找我哥。”她硬着头皮编造借口,“听说这里在造大船,想来找个活计。”
老船工打量她几眼,咧嘴笑:“造大船?那可是郑大人的差事,女的可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