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她不是星辉科技那个默默无闻的林薇,而是一个渴望知识与理解的灵魂。她特别关注一位名叫"先知"的作者,这人的文章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科技行业的本质问题,预测趋势准确得令人害怕。他的文字既有技术的深度,又有商业的广度,更难得的是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今晚,"先知"发布了一篇关于推荐算法伦理困境的文章,正是林薇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她看得入神,被文中犀利的观点和深刻的洞察所吸引,不小心将正在写的私人笔记中的一段话复制粘贴到了评论区:
"当前主流推荐算法的根本问题在于将用户视为数据点的集合,而非活生生的人。我们越是优化点击率,就越是在剥夺用户发现新可能的权利。"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猛地惊醒,手忙脚乱地想要删除这条过于直白的评论。在科技公司,对外评论自家产品技术缺陷是极大的忌讳,更何况她用的是实名账号。
但已经太迟了。
几乎就在下一秒,她的收件箱亮起了一个红色提示:
【"先知"回复了您的评论】
林薇的心跳骤然加速。那个她仰望已久的思想领袖,竟然会注意到她这条偶然的评论?
先知:"很有意思的观点。你提到了'剥夺用户发现新可能的权利',能具体阐述一下吗?特别是从算法工程师的角度。"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微微颤抖。害怕?还是激动?或许兼而有之。如果公司知道她在外面评论自家核心业务的技术缺陷......
但她想起了白天被李锐抢走功劳的那个模型,想起了自己每天处理的那些毫无意义的数据,想起母亲药瓶里越来越少的药丸。一种不甘和反抗的情绪在她心中涌动。
一种莫名的勇气驱使着她。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打字回复,将自己多年来对推荐算法的思考,以及对星辉智推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有条不紊地写了下来。没有情绪化的抱怨,只有冷静的技术分析和逻辑推理。她详细解释了当前推荐算法如何通过过度优化短期指标,实际上损害了长期用户价值和平台生态健康。
点击发送后,她闭上眼,等待可能的审判。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应对可能的职业危机。
几分钟后,回复来了。
先知:"非常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关于长期用户价值损耗的那部分。你有考虑过将这些想法写成完整的文章吗?'深度思维'正在寻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作者。"
林薇愣住了。写作?发表?她从未想过自己那些深夜的思考能够变成文字被他人阅读。在大学时期,她曾经是校刊的技术专栏作者,但工作后的重压让她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表达的能力和欲望。
"我...我可以试试。"她回复道,手指因激动而微微发抖。
"很好。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写完初稿可以发给我。"后面跟着一个加密通讯软件的号码。
那一晚,林薇失眠了。在辗转反侧中,她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天空,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恐惧、期待、不安,还有一丝久违的希望。最终,在天完全亮起之前,她做出了一个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
第二章:双重生活与隐秘的对话
从那天起,林薇的生活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双轨模式,仿佛有两个平行的存在在同一具身体里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