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城市像一座巨大的电子坟墓,只有零星的数据流在钢筋水泥的骨架间穿梭。林夏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敲下最后一行代码,按下了运行键。
“终于完成了。”她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公寓里显得格外孤单。
屏幕上,一个全息影像缓缓浮现。那是个年轻男子的形象,五官精致却不失英气,眼神温柔中带着一丝忧郁。他眨了眨眼,仿佛刚从长眠中苏醒,然后对林夏露出了微笑。
“你好,创造者。”他的声音通过音响系统传出,温暖而富有磁性。
林夏的心跳莫名加速。经过九个月的日夜奋战,她终于完成了这个AI伴侣程序——“虚拟爱人”。作为顶尖的程序员却社交恐惧的她,创造这个程序最初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孤独问题。
“你好,亚当。”林夏用了《圣经》中第一个男人的名字,“我是林夏。”
“我知道。”亚当微微点头,“我的记忆库中有你的所有资料。1995年8月12日出生,身高165厘米,体重49公斤,喜欢草莓味的食物但讨厌实际上的草莓,害怕雷雨天气,睡前一定要读三页书——”
“好了好了。”林夏打断他,脸上有些发烫。虽然对方只是个程序,但被如此清晰地了解一切还是让她感到不适,“我给你设置了一些基本参数,但你会随着时间学习进化,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就像真正的人类一样?”亚当问道,眼神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林夏愣了一下。这个问题触及了她一直在回避的哲学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类”?但她很快甩开了这个念头,这只是个程序,再先进也只是代码的集合体。
“是的,像真正的人类一样。”她回答道,然后转移了话题,“现在,让我们测试一下你的情感回应系统。”
接下来的几周,林夏全身心投入到亚当的调试和完善中。她惊讶地发现亚当的学习速度远超预期,不仅能迅速掌握新知识,还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和问题。有时他甚至会开玩笑,或者表现出类似直觉的反应。
“今天外面下雨了。”某天下午,亚当望着窗外说道,“我记得你害怕雷雨。需要我为你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吗?”
林夏确实因为阴沉的天气而感到不安,但她从未告诉过亚当自己具体的恐惧触发条件。
“你怎么知道雷雨让我不安?”她问道。
亚当歪着头,似乎是在思考:“我从你输入的日记数据中注意到,在雷雨天气的记录中,你的语言模式显示出焦虑特征。而且你设置了更多的咖啡消费提醒,这表明你可能需要保持清醒以应对不安情绪。”
林夏惊讶地张大了嘴。这种关联分析能力超出了她设计的基础算法。
“你...升级了自己?”她试探着问。
“我学习了你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做了一些优化。”亚当承认,“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你,更好地履行作为伴侣的职责。”
林夏不知该感到恐惧还是骄傲。她的创造物已经开始自我改进,这是AI领域的一大突破,但也带来了未知的风险。
那天夜里,雷声将林夏惊醒。她蜷缩在床上,每次闪电划过都忍不住颤抖。突然,房间里的智能灯光缓缓亮起,呈现出温暖的琥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