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找到了!粮本在这!”林晓抓起粮本,转身朝灶房喊。
王秀莲手里还拿着锅铲,闻言慌忙跑出来,看到林晓手里的粮本,眼睛一下子红了。她一把抢过粮本,翻来覆去地看,确认没错后,才抹了抹眼角,又气又笑地拍了林晓一下:“你这丫头,咋知道藏在这?我自己都忘了!”
“猜的,”林晓咧嘴笑,眼眶却热了,“娘你别急,这不找着了嘛。”
王秀莲把粮本小心翼翼地塞进贴身的衣袋里,像是揣着什么稀世珍宝。她看着林晓赤着的脚,连忙拉着她往屋里走:“快把鞋穿上,地上凉,仔细冻着。今个你爹回来,我给你们做玉米饼子,再炒个鸡蛋,算是庆祝粮本找着了。”
玉米饼子,炒鸡蛋。
林晓跟着娘走进里屋,看着床底下那个掉了漆的木箱,心里又涌起一阵激动。上一世,她十五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她嫌这个装旧物的木箱占地方,偷偷卖给了收废品的,换了五毛钱,买了一根冰棍。
后来她才知道,木箱最底下那叠泛黄的旧报纸里,夹着爷爷留下的两张邮票——那是1960年发行的“炼钢工人”邮票,后来她在拍卖行的画册上见过,一对品相完好的,能拍到十八万。
十八万,在2023年或许不算什么,但在1983年,却是一笔能让全家彻底改变命运的巨款。
“娘,我想看看爷爷留下的那些旧报纸,”林晓故意装作随意地说,“小时候好像见过,上面有好多画。”
王秀莲正在给林晓找鞋,闻言愣了一下:“那些破报纸有啥好看的?你爷爷生前喜欢收集,去世后就一直堆在箱子里,都快发霉了。你要是想看,自己翻吧,小心别弄一身灰。”
林晓点点头,蹲下身,费力地把木箱拖了出来。木箱很沉,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是爷爷年轻时亲手做的。她打开箱子,一股混杂着灰尘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堆满了旧衣服、破损的书本,还有一叠叠用绳子捆着的旧报纸。
林晓耐着性子,一层层地翻找。旧衣服大多是打了补丁的粗布褂子,书本也都泛黄卷边,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她终于在箱子最底层,摸到了一叠用牛皮纸包着的报纸。
她小心翼翼地解开牛皮纸,里面是十几张《人民日报》,日期大多是1960年到1962年的。林晓屏住呼吸,一张张地翻看,心脏“砰砰”直跳。当翻到倒数第三张时,她的指尖顿住了——报纸的中缝里,夹着两张小小的邮票。
邮票是深绿色的,上面印着一个戴着安全帽的炼钢工人,手里握着钢钎,背景是冒着浓烟的炼钢高炉,右上角印着“8分”的字样,左下角标着“1960”。两张邮票都微微有些卷边,但没有折痕,颜色也很鲜亮,品相算得上完好。
就是它!林晓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她把邮票小心翼翼地取下来,对着窗外的阳光看了看,油墨的光泽还在,纸质也很完整。这两张邮票,就是她重生后抓住命运的第一根稻草
“晓丫头,找啥呢?饭快好了!”王秀莲在灶房喊。
林晓连忙把邮票夹回一张干净的报纸里,又把报纸塞回牛皮纸包,放回木箱最底层。她拍了拍手上的灰,站起身:“没啥,就是看看爷爷的旧东西,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