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星穹初绽,风雨同行
2020年,林野和苏晓毕业,成立了“星穹科技”公司。办公室在一个旧写字楼的十二层,只有五个员工,一半是大学同学。创业初期的日子很苦,林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既要写代码,又要跑融资,有时候连吃饭都忘了。苏晓则负责对接医院,推广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他们先从帮助渐冻症病人开始,免费给病人提供头环,让他们能通过意识和家人交流。
第一个用他们设备的病人是个叫小宇的男孩,十岁,得了渐冻症,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说话。苏晓带着头环去他家那天,小宇的妈妈哭着说:“医生说他可能再也不能跟我们说话了。”林野给小宇戴上头环,调试好设备,苏晓蹲在床边,轻声说:“小宇,你想着‘妈妈’,屏幕上就会出现‘妈妈’,好不好?”
小宇眨了眨眼,过了几秒,屏幕上慢慢跳出“妈妈”两个字。小宇的妈妈扑到床边,抱着他哭:“宝宝,妈妈在!妈妈在!”
那天晚上,林野和苏晓在公司楼下的面馆吃牛肉面,林野看着苏晓红红的眼睛,说:“晓晓,再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苏晓点头,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给她:“我知道。你看小宇妈妈的样子,我们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可困难还是接踵而至。融资不顺,投资人觉得“意识上传”太科幻,风险太高;有人在网上质疑他们的技术,说“这是在操控人的思想”;甚至有极端分子在公司楼下举牌子,说“星穹是恶魔的世界”。
有一次,林野去参加一个科技论坛,有人当场站起来质问他:“你把人的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万一你控制了这些意识,怎么办?你想当‘上帝’吗?”林野平静地回答:“星穹的核心代码是开源的,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没有任何后门。我们做的,只是给意识一个‘翅膀’,让它能飞到身体到不了的地方。”
那天回家,林野累得靠在门上,苏晓走过来,抱着他:“别听他们的。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林野把头埋在她的颈窝,声音有点沙哑:“晓晓,我怕……我怕我做不好,让你失望,让那些等着我们帮助的人失望。”
苏晓摸着他的头发:“不会的。你从小就会把拆坏的电脑修好,现在也一样,能把‘星穹’做好。”
转机出现在2022年。他们的技术帮助一位瘫痪十年的科学家,通过意识在“星穹”里完成了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星穹科技”一夜成名。投资人主动找上门,医院的合作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有国外的科研机构来洽谈合作。
公司搬进了新的办公楼,员工增加到了五十人。林野成了CEO,每天更忙了,却还是坚持每天和苏晓一起吃晚饭。有一天,苏晓在实验室里晕倒了,送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她得了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暂时不危及生命,但需要长期治疗,不能太劳累。
林野拿着诊断书,坐在医院的走廊里,手都在抖。苏晓醒后,笑着说:“别担心,医生说只要好好治疗,就能好起来。你看,我们的‘星穹’还没完全做好,我怎么能倒下?”林野握着她的手,眼泪掉了下来:“晓晓,以后你别太累了,实验室的事我来多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