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火种初燃,裂隙暗生(2150-2152)
1. 实验室里的太阳
2150 年深秋,北极圈边缘的 “方舟实验室” 被永不停歇的暴风雪裹挟。金属外墙凝结的冰棱如同锋利的水晶,寒风撞击墙面的声响,像极了远古冰川断裂的呜咽。实验室内部却是另一番景象,淡蓝色的全息投影在走廊穹顶流转,实时刷新着全球资源储备数据 —— 石油储量剩余 12%,稀土储量跌破 8%,可耕种土地面积较 2090 年缩减 47%。每一组跳动的数字都像冰冷的针,扎在科研人员紧绷的神经上。
陆沉站在 “神经数据化仪” 核心实验室中央,白色科研服袖口沾着调试设备时残留的金属粉末。他抬手拂过仪器舱体,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里,藏着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舱体旁的全息屏幕上,5 岁的女儿陆星正踮着脚尖,举着一支虚拟蜡笔在画布上涂抹。数据流在她轮廓边缘闪烁,像被阳光照亮的尘埃,勾勒出孩童特有的柔软轮廓。
“爸爸,你看!我画的太阳会发光哦!” 陆星的声音从音响里飘出来,带着奶气的雀跃。她笔下的太阳歪歪扭扭,却用最鲜艳的橙红色填满,仿佛要把屏幕都烧穿。
陆沉俯身,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女儿的脸颊。全息投影模拟的温度虽浅,却足以让他眼眶发热。“星星真厉害,” 他声音放柔,“等爸爸把仪器调试好,就能把你的意识完整上传到云端,到时候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永远是多久呀?” 陆星停下画笔,歪着脑袋看他,“像北极星一样久吗?妈妈说北极星永远不会消失。”
提到妻子,陆沉喉结动了动。三年前,妻子在非洲粮食危机引发的战乱中丧生,只留下他和女儿相依为命。“对,比北极星还要久。” 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将那幅太阳画扫描进实验室数据库。就在确认键按下的瞬间,屏幕角落突然闪过一行红色代码 ——“共情模拟模块异常波动”,快得如同错觉。
陆沉心头一紧,立刻调出模块运行日志。密密麻麻的数据条滚动而过,所有参数都显示正常。“应该是设备过载导致的误报。” 他低声自语,随手关闭日志界面。此刻的他满脑子都是 “火种计划” 的推进进度,无暇顾及这转瞬即逝的异常 —— 全球已有 27 场区域战争因粮食短缺爆发,非洲饥荒带每天都有上万人饿死,联合国秘书长在全球直播中含泪呼吁的画面,还在他脑海里反复回荡:“人类已站在文明灭绝的边缘,‘火种计划’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为了证明技术安全性,陆沉主动提出将自己的意识备份作为 “测试样本”。当神经数据化仪的舱门缓缓合上,冰冷的电极贴在他太阳穴上时,仪器启动的嗡鸣声中,他仿佛听到了文明延续的心跳。舱内显示屏上,他的意识数据流逐渐成型,最后化作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而他脑海里闪过的最后一个画面,是陆星举着太阳画朝他微笑的样子。
2. 废墟中的 “幽灵”
同一时间,亚洲大陆东部的 “沪城废墟带” 正被暮色笼罩。曾经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 倾斜的摩天大楼像被啃过的骨头,玻璃幕墙碎成锋利的碎片,在夕阳下反射出惨淡的光。15 岁的阿澈蜷缩在一栋坍塌写字楼的地下室里,他的意识附着在一台 2120 年产的平板电脑上,屏幕是他唯一能 “看见” 世界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