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初步勘测...”
“带我去看那艘船!”她几乎是命令道。
勘测船停泊在主港,当他们赶到时,船长老远就看到沈熹微,明显紧张起来。
“沈博士,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老王,你的船最近漏油了?”沈熹微直截了当地问,眼睛已经开始检查船体。
船长老王连忙摆手:“怎么可能!我们按规定保养的...”
沈熹微已经走到船尾,指着水面上隐约的油花:“那这是什么?”
陈屿也看到了——阳光下,水面确实漂浮着彩色的油膜。
老王顿时语塞:“这个...可能是有点小泄漏,已经修好了!”
沈熹微的脸色变得铁青:“你知道即使是微量油污也会加速珊瑚白化吗?尤其是现在这样的高温期!”
她转向陈屿,眼睛里几乎喷出火来:“这就是你所说的‘环保措施’?连最基本的船舶维护都做不好!”
陈屿感到一阵愧疚:“这是个意外,我们会负责...”
“负责?”沈熹微冷笑,“你怎么负责?能让死去的珊瑚复活吗?”
她不再理会他们,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李局长,我是沈熹微,北湾发现船舶油污泄漏,导致珊瑚大规模白化...对,我需要立即禁止所有船只在该区域航行...”
陈屿看着她雷厉风行地协调各方,突然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这个女人。她不仅仅是理想主义的科学家,更是在这个领域有着实际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随后的几天,陈屿暂停了项目的所有勘测活动。他出乎意料地没有返回城市,而是留在岛上,甚至主动去找沈熹微,提出愿意资助珊瑚修复项目。
沈熹微起初对他充满怀疑和敌意,但看到他是真心想弥补,态度稍稍缓和。她允许陈屿参与部分监测工作,条件是他必须完全听从指挥。
于是,陈屿——曾经的科技公司CEO,发现自己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跟着一个海洋学家划船、潜水、记录数据、清理海洋垃圾。
他发现沈熹微的生活简单得近乎艰苦。住在研究所提供的简易宿舍里,没有空调,经常断电,最珍贵的设备是那套水下摄影装备和几台监测仪器。她的衣服大多是 fieldwork 用的速干衣,唯一像样的裙子是参加当地居民婚礼时穿的。
但她对这片海的了解令人惊叹。她能通过珊瑚的颜色判断健康状况,能记住特定鱼类的活动规律,甚至能预测潮汐和天气变化。
“我奶奶是渔民,”她解释说,“她教我看海。”
一天下午,他们正在整理水样数据,突然天气骤变,暴雨倾盆而下。陈屿跟着沈熹微跑回研究所,两人浑身湿透地看着对方狼狈的样子,突然同时笑出声来。
这是陈屿第一次看到她真正放松的笑容,不像平时那样总是带着紧张和戒备。
“你知道吗,”她说,望着窗外的雨幕,“珊瑚需要风暴。”
陈屿挑眉:“需要?”
“风暴带来的涌浪和降温可以缓解高温压力,甚至帮助传播配子。”她轻声说,“有时候,最艰难的时刻反而带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