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秋雨淅淅沥沥,淮海路上的“光阴咖啡”蒙着一层湿冷的雾气。店内的暖光透过玻璃窗,映在街头行人的伞面上,像一幅模糊的水彩画。李然坐在靠窗的卡座,面前的拿铁早已冷透,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目光却停在对面的苏晓晴身上。她穿着白色毛衣,鼻梁上架着细框眼镜,低头翻阅一本绘本,嘴角挂着浅浅的笑。今天的雨让她看起来更柔和,像一株雨后的栀子花,干净得让人不敢触碰。“然哥,你又发呆了?”晓晴抬头,眼睛弯成月牙,带着点揶揄,“想啥呢?不会是在偷看路过的美女吧?”李然回神,挤出一个笑,“哪敢啊,我眼里只有你。”他端起咖啡掩饰心里的慌乱,声音却有些不自然。晓晴脸颊微红,低头抿了一口柠檬茶,“油嘴滑舌。”她顿了顿,语气轻快,“你说,咱们交往三个月了,是不是得庆祝一下?感觉像做梦。”“是得庆祝。”李然附和着,心却沉甸甸的,像被雨水浸透的石头。今天是他们交往三个月的纪念日,可他却觉得,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条裂缝上。三个月前,他在这家咖啡馆第一次遇见晓晴。她抱着厚厚一叠画稿,慌张地撞翻了他的咖啡,洒了他一身。她手忙脚乱地帮他擦桌子,满脸歉意,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那一刻,李然的心跳漏了一拍,仿佛回到了十八岁。他们聊插画、聊电影、聊生活,晓晴的单纯和热情像一束光,刺穿了他心底的阴霾。李然,28岁,广告公司创意总监,风趣幽默,事业小成,但感情史却像一本写满涂鸦的旧书。七段恋情,六次同居,从大学时的青涩初恋到后来的复杂纠葛,他经历过甜蜜、背叛、争吵,也学会了在感情里戴上面具。可晓晴不同。她24岁,插画师,第一次恋爱,眼神清澈得像未被触碰的湖水。她说她喜欢干净的感情,喜欢“白纸”一样的开始,最好对方也是如此。那天晚上,晓晴问他:“然哥,你以前谈过恋爱吗?”她的语气小心翼翼,带着期待和一丝紧张。李然本想实话实说,告诉她自己的七段过去,可看着她纯净的眼神,他喉咙一紧,脱口而出:“我也是白纸,没谈过。”晓晴笑了,笑得像个孩子,“那我们就是天作之合了!”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风,温暖却脆弱。李然知道,这个谎言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炸弹,随时可能炸毁一切。
三个月过去,他们的恋情甜蜜得像偶像剧。晓晴喜欢拉着李然去夜市吃烤串,喜欢在周末窝在他租来的loft公寓看老电影,喜欢在他加班时悄悄送便当。她会在他的笔记本上画卡通版的他,圆圆的眼睛,傻乎乎的笑。李然越来越喜欢她,喜欢她毫无保留的信任,喜欢她生气时撅嘴的样子,甚至喜欢她偶尔的小任性。可越是喜欢,愧疚感就越像一根刺,扎得他夜不能寐。这天晚上,他们在李然的公寓吃火锅,蒸汽氤氲,桌上摆满了牛肉、羊肉和蔬菜。晓晴一边夹菜一边问:“然哥,你以前真的没喜欢过别人吗?我总觉得你很会谈恋爱,哄我的时候一套一套的,像老手。”李然筷子一顿,心跳加速。他强装镇定,笑着说:“那是天赋,遗传的,没办法。”他夹了一块牛肉放进她碗里,“多吃点,瘦成纸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