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泽紧紧握着手中的玉玺,玉石的冰凉顺着掌心,一点点侵入四肢百骸。
他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心中的那丝恼怒,竟被一种莫名的寒意所取代。
为何一个缔造了三十年无内乱、无外患盛世的君主,会在巅峰时毫无征兆地退位?
为何一个被史官痛骂“暴君”的人,离去时,却能让整个天下为之噤声?
那抹笑容,那句耳语……
究竟是祝福,还是一个为自己,为整个大周,设下的最恶毒的诅咒?
01
登基一月后,议政殿。
李承泽站在巨大的紫檀木御案前,意气风发。殿内的蟠龙金柱,被窗外透进的晨光照得熠熠生辉,一切都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他提起朱笔,饱蘸浓墨,在明黄的圣旨上,挥毫写下“大赦天下”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墨迹未干,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扫过阶下满朝文武。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越,在庄严的殿宇中回响。
“自今日起,大周将一扫玄武朝之苛政!”
“朕要让仁爱之光,洒满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话音落下,以新任丞相王安为首的儒生派系,一个个激动得面色潮红,甚至有人当场就热泪盈眶,衣袖半掩,泣不成声。
“圣君降世!尧舜复生啊!”
王安颤抖着出列,对着李承泽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礼,几乎要五体投地。
紧接着,李承泽颁布了他酝酿已久的“仁政三策”。
第一,开官仓,济万民。
“先父‘灾年官府不予不夺,任其自衡’的铁律,看似公允,实则冷酷!是视万民如草芥!”
李承泽下令,即刻动用玄武帝时期积累得如同山脉般的国库储备粮,无偿救济所有遭受旱涝灾害的郡县百姓。
第二,弛律法,赦囚徒。
“朕深信,人性本善,教化为先。”
他下令大赦天下。除了谋逆、杀人等十恶不赦之罪,其余囚犯,特别是那些在玄武帝时期,因为“投机倒把”、“扰乱市价”等罪名入狱的商贾、地痞,一律释放。
同时,废除“连坐”、“鞭刑”等在他看来毫无人性的酷刑,改为以说教、罚金为主。
第三,开关市,与民利。
“堵不如疏,禁不如通。”
他下令,解除玄武帝时期对边境贸易的严格管制,允许民间商队自由出入关隘,与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贸易。他坚信,此举能“互通有无,藏富于民”,更能以商贸的善意,化解边境的干戈。
三道诏令一下,整个朝堂之上,赞颂之声此起彼伏,仿佛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盛世,已经触手可及。
李承泽含笑听着,他享受着这种拨乱反正的快感,享受着将父亲那套冰冷的法则彻底推翻的胜利。
然而,就在这一片歌功颂德的海洋中,殿角的一个身影,却像一尊沉默的礁石。
那是前朝太傅,魏庸。
玄武帝的老师,一个须发皆白、身形枯槁得仿佛随时会随风而去的老人。从始至终,他都一言不发,那双浑浊的老眼半开半阖,不知是在打盹,还是在悲悯。
散朝的钟声敲响。
百官簇拥着李承泽走出议政殿,阳光正好,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憧憬。
“陛下!”
一个沙哑而苍老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