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来研究林氏家族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的,有一些重要的线索指向紫云堂,能不能麻烦您通融一下?” 林晚拿出爷爷的身份证明和那封荷兰语书信,语气诚恳。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你们进去可以,但一定要小心,不能碰里面的文物。”
我们跟着工作人员走进紫云堂,那是一座小巧的建筑,木质的门楣上刻着 “紫云堂” 三个字,字体苍劲有力。堂内很安静,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来,落在古老的桌椅上,灰尘在光束里飞舞。里面摆放着几张明清时期的桌椅,墙上挂着一些字画,大多是描绘泉州港当年繁华景象的。
我们在里面仔细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林晚走到一张靠窗的红木桌子前,轻轻抚摸着桌面的纹路:“我爷爷说,他年轻时来这里,就坐在这张桌子旁和僧人聊天。” 我看着她的侧脸,阳光落在她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心里突然有些发酸 —— 如果当年我勇敢一点,向她表白,现在会不会不一样?
“你们快来看!” 就在我走神的时候,林爷爷的声音传来。我们赶紧走过去,只见林爷爷站在一个柜子前,柜子的抽屉没有完全关好,露出一条缝隙。我轻轻拉开抽屉,里面放着一个小木盒,木盒上刻着一朵刺桐花,和信上的符号一模一样,花瓣的纹路都分毫不差。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双手有些颤抖地拿起木盒,慢慢打开。里面放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用墨汁画着一张更详细的地图,地图上标注着清源山老君岩的位置,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旁边还有一张纸条,是用毛笔写的,字迹工整:“秘藏于清源山老君岩下,需以‘海丝三宝’为钥,非林家后人,不得开启。”
“海丝三宝?那是什么?” 林晚疑惑地问,眼睛里满是好奇。林爷爷想了想,眉头慢慢舒展:“泉州有‘海丝三宝’的说法,指的是郑和宝船的船钉、宋代的青瓷碗和明代的航海罗盘。这三样东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象征,当年我父亲传给我时,说这是我们林家的传家宝,一定要好好保管。”
我们赶紧回到林爷爷家,在储藏室里翻找起来。箱子一个接一个地打开,里面装满了各种老物件:有精致的瓷器、古朴的船模、泛黄的老照片…… 林晚一边找,一边给我讲这些物件的故事:“这个船模是我爷爷年轻时亲手做的,仿照的是郑和宝船的样子;这张照片是我太爷爷和船员们的合影,他们当年就是坐着这样的船去东南亚做生意的……”
阳光透过储藏室的小窗洒进来,照在林晚的脸上,她讲得很认真,眼睛里满是对家族历史的骄傲。我看着她,心里突然觉得很温暖 —— 原来,在我不知道的这些年里,她一直守护着家族的故事,像一株坚韧的刺桐花,在泉州的土地上努力生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一个上锁的木箱里找到了这三样东西:一枚锈迹斑斑的船钉,上面用小篆刻着 “郑和宝船” 四个字,虽然锈迹斑斑,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一个青釉瓷碗,碗身光洁,釉色均匀,碗底有宋代官窑的印记,是难得的珍品;一个铜制的航海罗盘,盘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指针虽然有些迟钝,但轻轻拨动,依然能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