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点是赵强告诉他的。
"苏晚?外语学院那个院花?哥们儿,别想了,人家有名花有主的。”赵强拍拍林默的肩膀,语气同情。
林默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继续敲代码:“我没想什么。”
但他骗不了自己。那天晚上,他对着屏幕发呆两小时,一行代码都没写出来。
冬天来临时,林默加入了一个跨学科项目:为文学系开发一款文本分析工具。当项目名单公布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苏晚也在团队中。
第一次项目会议,林默提前半小时到场,选了离主讲位置不近不远的座位。当苏晚走进来时,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让她惊讶的是,苏晚径直走向他,自然地坐在了他旁边的位置。
“好巧啊,”她笑着说,“没想到你也在项目中。”
林默努力保持镇定:“嗯,巧合。”
项目持续了八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起熬过夜,叫过外卖,为项目进度焦虑过,也为突破欢呼过。林默发现苏晚远不止是外表看上去的文艺少女,她思维敏捷,有时甚至有点锐利,能在讨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一个深夜,项目组只剩下他们俩还在实验室调试程序。窗外飘着那年第一场雪。
“我觉得这里算法有问题,”苏晚指着屏幕上一段代码,“这个循环会导致无限递归。”
林默仔细查看后,不得不承认她是正确的。“你怎么懂这个?我以为你是文科生。”
“我高中是信息学竞赛组的,”苏晚笑了,“后来发现自己更爱文学,但基本功还没全忘。”
林默修改代码时,能感觉到苏晚的目光落在他手上。这让他莫名紧张,敲错了好几个键。
“你手真好看,”苏晚突然说,“钢琴家的手,却用来敲代码。”
林默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好推了推眼镜:“谢谢。”
一阵沉默后,苏晚轻声问:“林默,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安静?”
林默停顿了一下,答非所问:“你男朋友不介意你这么晚还在学校吗?”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这问题太私人,太明显了。
苏晚愣了一下,随后笑了:“谁告诉你我有男朋友的?”
“听说。”
“听错了,”她摇摇头,“那是我表哥,在南京读研。上次他来学校看我,可能被人误会了。”
林默感到心脏猛地一跳,某种从未允许自己期待的可能性突然照进现实。他转过头,正好对上苏晚的目光。实验室的灯光已经调暗,只有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明明灭灭。
那一刻,林默几乎要说出积压已久的心事。但最终,他只是说:“程序跑通了。”
春天来临时,项目接近尾声。团队决定举办一次庆祝聚餐。饭后,大家提议去KTV继续玩。林默本来想拒绝,但看到苏晚期待的表情,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在KTV包房里,林默坐在角落,看大家嬉笑唱歌。苏晚被起哄唱了一首《小幸运》,她的声音清澈温暖,林默听得入神。
突然,有人把麦克风递到他面前:“林默来一个!还没听过你唱歌呢!”
林默僵住了,摇摇头:“我不会唱。”
大家不依不饶,尤其是喝了点酒的赵强:“不行不行,必须来一首!是兄弟就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