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最后一点私房钱买了三斤红枣,回到村里换成二十个鸡蛋,第二天又把鸡蛋拿到黑市卖掉,赚了差价。如此往复,不到一周,五毛钱变成了五块钱。
当她用这笔“巨款”给妞妞买了个肉包子时,小丫头眼睛都直了:“妈!是肉!”
“以后天天有肉吃。”韩舒揉揉她的脑袋。
但小打小闹不是办法。她要的是可持续的财富增长。
机会很快来了。有次去黑市,她听说县里纺织厂急需一批手工编织的草帽,但给的价钱低,没人愿意接这活。
韩舒立刻找上门,以比市场价低一点的价格接下了五百顶草帽的订单。回到村里,她组织起那些闲着没事的妇女,教她们标准化编织,承诺按件计酬。
妇女们听说能赚钱,积极性很高。不到半个月,五百顶草帽交货,韩舒赚到了第一桶金——整整一百元!相当于城里工人三个多月工资。
她给妞妞买了新衣服,还买了肉和白面回家。婆婆和小姑子眼睛都直了。
“你哪来的钱?”王春花怀疑地盯着她,“是不是偷了家里的钱?”
韩舒慢悠悠掏出一张纸:“这是我与纺织厂签订的合同,正经劳动所得。对了,从今天起,我每月交十块钱伙食费,但我和妞妞要单独开灶。”
十块钱!王春花倒吸一口凉气,普通工人月工资才三十左右!
“你、你赚了多少?”周红梅眼红地问。
“商业秘密。”韩舒微微一笑,“还有,我和妞妞要搬进东厢房去住,那间朝阳,对孩子好。”
要是以前,王春花早骂开了。但现在看着那十块钱,她咽了口口水,没作声。
周红梅却嫉妒得发狂。这个一向被她踩在脚下的嫂子,居然翻身了?
第二天,韩舒正在教村里妇女编织新花样时,周红梅带着大队书记来了。
“书记!就是她们!搞资本主义尾巴!”周红梅得意地指着韩舒。
妇女们吓得手足无措。这年头扣上“资本主义”帽子可不得了!
韩舒却不慌不忙地起身:“书记,我们这是响应中央‘搞活经济’的号召啊。”她拿出一份不知从哪弄来的《人民日报》,指着上面一篇文章,“您看,这里说‘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我们这属于家庭副业,完全符合政策。”
大队书记本来想训斥几句,被韩舒这么一说,反倒愣住了。他识字不多,但看见《人民日报》四个字,语气顿时软了:“是、是这样吗?”
“不仅如此,”韩舒继续说,“妇女同志们通过劳动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这不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吗?我还准备向公社写份材料,汇报咱们村妇女如何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呢!”
大队书记一听,顿时转怒为喜:“好啊!写!一定要写!给咱们村争光!”
周红梅傻眼了:“书记,她们明明是在...”
“闭嘴!”书记瞪她一眼,“红梅同志,你要向你嫂子学习,紧跟党的政策!”
周红梅气得差点晕过去。
晚上,韩舒正给妞妞讲故事,门外传来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