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渴望被理解,但又常常给自己穿上最坚硬的铠甲,因为害怕被看穿后的脆弱,无处遁形。我们用理性、用逻辑、用冷漠来构建壁垒,不是为了推开世界,而是为了试探,有谁,愿意真正走进来看一看。”
每一个字,都像一枚精准制导的子弹,击中了我内心最隐秘的靶心。
我心烦意乱地关掉网页,打开了自己的匿名博客“二进制的海”。就在我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我愣住了。
在那篇关于“幸福阈值”的博文下,多了一条新的评论。评论内容很简单,只是一个链接,链接的文章,正是陆言深的那篇《你的坚硬,是你最脆弱的伪装》。
而那个分享链接的ID,叫做——“深度共情”。
我的心跳,第二次因为这个男人,陷入了严重的失序。
“什么?那个心理咨询师把你怼得哑口无言?柠柠,这绝对是工伤!你必须让他请客吃饭,弥补你的精神损失!”我的闺蜜林悦在电话那头义愤填膺,活像被欺负的人是她自己。
林悦是我大学时的好友,如今是一家时尚杂志的编辑,是我这座玻璃之城里,唯一拥有永久访问权限的人。
“没那么夸张,”我揉着太阳穴,“那次访谈确实让我……有所反思。”
“反思个屁!他就是让你当众下不来台!你必须约他!这不仅仅是吃饭,这是夺回你的主场优势!”林悦的语气不容置疑。
我拗不过她,也或许是……我内心深处,有一丝连自己都不敢承认的、微弱的好奇与期待,我想知道,这个能轻易看穿我逻辑铠甲的男人,在工作之外,究竟是什么样子。
最终,我还是以“讨论项目后续方案”为借口,发微信给陆言深,约了一顿晚餐。
地点定在一家可以俯瞰城市璀璨夜景的旋转餐厅。流光溢彩的车流、鳞次栉比的楼宇,构成了一幅我所熟悉的、巨大的、流动的数据图。这让我被搅乱的内心,稍稍获得了一丝秩序感带来的安宁。
“所以,在苏分析师的世界里,一切事物,最终都可以被数据化,被预测吗?”陆言深切着盘中的牛排,语气像是随口闲聊。
“理论上,大部分可以。只要变量足够多,模型足够完善,我们就能无限趋近于预测未来。”我喝了一口杯中的柠檬水,试图让对话保持在我熟悉的、安全的专业领域内。
“那爱情呢?”他忽然抬起头,隔着摇曳的烛光看向我。他的目光专注而深邃,像一片静谧的夜空,仿佛能将人所有的思绪都吸进去,“爱情这个变量,可以被你的模型预测吗?”
我的手指,下意识地蜷缩起来,握住了冰凉的玻璃杯壁。
“爱情……”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干涩,“它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充满了混沌和不确定性,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它是……是数据建模最难攻克的领域。”
“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