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深秋。城市上空的全息广告像电子幽灵般穿梭于摩天楼宇之间,将黄昏渲染成一种不真实的紫红色。“乐网”平台的巨型logo——一个咧到耳根的笑脸——悬浮在中央塔楼顶端,俯瞰着这座被数据流裹挟的城市。
陈醒坐在“造神工坊”17楼的直播舱里,脸上涂着厚重的粉底,这让他感觉自己的皮肤像套了一层塑料膜。他调整了一下头上那顶可笑的假发,那是“李白”的造型,粗糙的化纤发丝摩擦着他的额头。
“三、二、一……动作!”耳机里传来导演冰冷的指令。
陈醒深吸一口气,抓起道具酒壶,猛灌一口兑水的电解质饮料,随即踉跄几步,对着环绕他的一百八十度镜头,用一种夸张的、近乎癫狂的语调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直播界面右侧,评论像失控的瀑布一样滚动:
“哈哈哈这李白是得了帕金森?”
“主播这醉态演得够味!打赏了!”
“下一句是啥?忘了,不过不重要,主播脸好看!”
#李白蹦迪#的话题标签迅速冲上实时热度榜。
按照剧本,接下来是“高潮”部分:伴舞的演员扮演的“唐玄宗”会端上一盘塑料葡萄,而“李白”需要因为葡萄不够甜而“龙颜大怒”,将盘子打翻。但陈醒在抬手瞬间,瞥见了评论里一条迅速被淹没的留言:“李白要是知道后世这么糟践他的诗,怕是要再跳一次江。”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他努力维持的表演外壳。他愣了一下,动作慢了半拍。就是这零点几秒的迟疑,被后台监控的小弥捕捉到了。
“情绪波动,Delta波段异常升高。”小弥盯着屏幕上代表陈醒脑电波的曲线,冷静地在日志里记录,“疑似出现‘历史负罪感’干扰表演。建议后续增加情绪抑制模块暴露时长。”
陈醒最终还是完成了动作,打翻了盘子。但意外发生了,一个扮演太监的临时演员躲闪不及,脚下一滑,撞倒了旁边的道具烛台(虽然是电子模拟的火焰),虚拟的火光闪烁中,场面一度混乱。
“Cut!混乱指数达标!观众留存率上升5个百分点!”导演的声音带着兴奋,“陈醒,刚才那个愣神不错,有种意外的‘真实感’,下次可以设计成‘萌点’!”
直播结束,数据显示峰值观看人数突破三百万,打赏金额足够支付陈醒母亲这个月的“精准医疗养护费”。他摘下假发,看着镜子里那个油彩满面、眼神疲惫的男人,几乎认不出这就是十年前那个在图书馆古籍室里,为唐代诗人命运扼腕叹息的历史学博士。
那时他写关于盛唐气象与文人境遇的论文,引用浩繁,论证严谨,却只有三位导师和两位不情愿的同行审阅过。而如今,他把那些他曾视若珍宝的历史片段撕碎、扭曲、裹上糖精和辣椒面,扔给喧嚣的大众,却能瞬间获得海啸般的回应。这是一种巨大的荒诞,而他,是这荒诞剧里的首席小丑。
他走出直播舱,走廊墙壁是智能屏幕,正实时滚动着“乐网”全球注意力分布图。一块巨大的区域被标记为“屈原投江2330周年纪念热点区”,里面充斥着各种跳水直播、粽子形状的搞笑表情包,以及一段被AI重新混音成电子乐的《离骚》,歌词被替换成了网络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