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走后,起初还有几封信寄回来,描述着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他的学习多么顺利。但渐渐地,信越来越少,最后彻底断了音讯。来姆大叔从最初的愤怒,到担心,再到深深的失望和思念。他从未停止耕种那片麦田,也从未挪动或更换过那个稻草人。它就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一段逝去的时光,一份无言的期盼,和一个老人深埋心底的伤痛。
听到这个故事,纳德再次拿出那封“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信。他的手有些颤抖。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封信,很可能就来自那位离家多年、杳无音讯的科尔!这封信,或许就是解开所有心结的关键!
但问题来了:这封信的收件人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可以指稻草人,但会不会也暗指一直守望着麦田、守望着儿子归来的来姆大叔呢?他应该把信交给来姆大叔吗?万一信里的内容并不是老人所期待的,甚至带来更坏的消息呢?或者,这封信的真正收件人,就是那个承载着父子共同回忆的稻草人?
纳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道德与内心冲动的矛盾中。他再次来到麦田边,看着那个在春风中身姿挺拔的稻草人。夕阳给它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它那绣线的微笑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仿佛在鼓励他。
“我该怎么办?”纳德轻声问,像是在问稻草人,也像是在问自己。
一阵温柔的春风拂过麦田,掀起层层绿色的波浪。稻草人手臂上的铃铛发出一连串清脆、悦耳、宛如歌唱般的声音。这声音不再仅仅是回应,在纳德听来,更像是一种清晰的请求,一种无声的呐喊。
那一刻,纳德下定了决心。规矩是死的,但人心是活的。作为一名信使,他的最高职责,不正是连接心灵,传递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吗?即使收件人模糊不清,即使投递方式有违常规,他也要尝试,将这封承载着重量的信,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他决定,要为一个不会说话、无法接收信件的“守望者”,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特殊的“投递”。
3 仪式与心灵共鸣
决心已定,纳德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这不再是一次普通的送信任务,而是一次关乎心灵、试图弥合岁月裂痕的冒险。他精心策划着这次特殊的“投递”。
首先,是投递的“方式”。显然,他无法像普通信件一样,把信塞到稻草人手里(它的手是树杈)或者脚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