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传来酒杯碰撞声。
还有一个陌生男人的低笑。
季川的脸,黑如锅底。
苏晚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他僵在滴水观音旁。
握着手机,像一尊丢了魂的雕塑。
书店的灯光,此刻把他的体面外壳照得裂痕遍布。
这时的他,或许才是我记忆里最真实的他。
还是那个年轻女孩打破了僵局。
她小步上前,怯生生地问:“季老师,要不……我来付?”
她掏出手机,点开付款码。
“微信收款三千六百元。”
我的手机扬声器,对他进行了又一次公开处刑。
季川一把抓过我包好的书。
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推门而出,风铃又响了。
他猝然回头,目光像利箭,死死钉在我身上。
那个眼神,我永生难忘。
冰冷,怨毒,还夹着荒谬的迁怒。
仿佛今夜让他丢脸的,不是他透支的卡,不是他无情的妻子。
而是我。
是我这个恰好撞见他全部不堪的旧人。
这眼神,我太熟悉了。
一如多年前,他为攀高枝抛弃我时。
因我的质问而恼羞成怒时,看我的眼神。
我心底“咯噔”一下。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我知道,这事,远没结束。
他吃了这么大的亏,一定会加倍讨回来。
(二)风暴:无声的绞杀
果然,报复来得很快。
也更阴毒。
第二天深夜,我刚洗完澡。
手机疯狂震动起来。
是我的死党小雅。
电话一接通,她的大嗓门就炸了。
“念念!快上微博!看季川那个王八蛋的公众号!他是不是在写你?!”
我心里一沉。“慢点说,怎么了?”
“你自己去看!气死我了!这男人怎么能这么无耻!”
我挂了电话,点开季川的公众号。
最新推送的标题:《文化的温度,与行业的冰点》。
呵。
他的文笔很好,我从不否认。
他最擅长用华丽的辞藻,包装自私的内核。
这篇文章,煽动性极强。
文中,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文化殉道者。
说自己深夜探访情怀书店,却被店员的冷漠无礼刺伤。
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他写:“我只想买一本心头好,却像个被审判的囚徒。那位女店员,眼里只有对价格的算计。”
又写:“因为一台坏掉的刷卡机,我遭受了公开的羞辱。我感受到的,是文化的悲凉。”
他很高明。
没提书店的名字,也没提我。
但他描述了书店的格局,那盆滴水观音,那本《城市季风》。
每个细节都精准地指向了我。
他的粉丝们,全信了。
并且,他们很愤怒。
文章像病毒一样扩散。
标题越来越夸张:《震惊!文化名人季川深夜遭书店羞辱》。
阅读量很快破了千万。
评论区,是一场狂欢。
无数人挥舞着道德的剑,对我,对书店,进行讨伐。
“现在的年轻人,懂什么尊重!”
“这种店员就是行业毒瘤!”
“心疼季川老师。”
“人肉这个店员,让她社会性死亡!”
很快,书店的地址、电话被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