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我捂着胸口喘粗气,眼睛却越来越亮。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好像都在解释我每天遇到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人和事。那个总在小区门口翻垃圾桶的老太太,每次看到保安就把麻袋往身后藏,这是不是书中说的 “防御机制”?还有快递站那个总爱偷吃客户零食的小张,是不是 “口唇期固着”?
第二天中午,“阳光水岸” 小区。穿香奈儿套装的白领女士签收文件时,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碾出烦躁的火星:“你们快递员都属乌龟的吗?三个小时才送到!”
她的指甲涂着正红色的指甲油,接过文件袋时故意用指甲刮了我手背一下。我吸了口凉气,突然想起书里那个 “投射性认同” 的概念。“女士,” 我扶了扶并不存在的眼镜,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像那么回事,“我注意到您点的是单人份外卖,却特别备注要双份餐具。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或许暗示着您内心深处某种未被满足的陪伴需求……”
她涂着斩男色口红的嘴张成了 O 型,像被按了暂停键的芭比娃娃。电梯门缓缓合上的瞬间,我瞥见她正低头盯着文件袋上的外卖订单,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昂贵的真丝衣角。
小电驴碾过满地的梧桐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后视镜里,我的嘴角正违背意志地往上翘。原来知识这玩意儿,真的能变成捅向世界的螺丝刀,哪怕我现在还只会用它拧开瓶盖。
第 2 章:第一场小试牛刀 & 直播翻车
命运好像听到了我的心声,很快就送来一个练手的沙包。金茂大厦顶层,穿阿玛尼西装的金丝眼镜男签收红酒时,指尖在箱体上蹭出一道头发丝细的划痕,瞬间原地变身喷火龙:“破损!必须拒收!叫你们经理来!这可是 82 年的罗曼尼康帝!”
他说话时,袖扣上的钻石反射出刺眼的光,我估摸着这对袖扣能抵我三个月工资。周围看热闹的白领们掏出手机,镜头像长枪短炮似的对准我们,空气中弥漫着看好戏的兴奋。
我深吸一口气,把书里那招 “沉默效应” 在脑子里循环播放了三遍。然后挺得像根电线杆,双手在小腹前交叉成太极推手的姿势,眼神沉静如得道高僧,直勾勾地钉住他的眉心 —— 一言不发。
时间在死寂中熬成了粘稠的糖浆。三十秒,他喉结上下滚动得像吞了条活泥鳅;一分钟,汗珠顺着鬓角钻进衬衫领口,洇出深色的痕迹;一分半钟,他突然抢过我手里的签收板,笔尖在上面划拉得龙飞凤舞:“行行行!算我倒霉!拿走拿走!”
转身窜进电梯时,我清楚地看到他阿玛尼西裤的裤脚在微微打颤。电梯门合上的前一秒,我对着门缝气沉丹田喊:“感谢您直面潜意识的愧疚感!祝您用餐愉快!”
门缝里挤出来一句模糊的国骂,我猜大概是在夸我理论扎实。
当晚回到出租屋,我把手机架在康师傅泡面桶上,开启了人生第一场直播。斑驳的墙皮当背景,那本油乎乎的《变态心理学》当道具,我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卖服,对着镜头傻笑了三分钟。
“家人们!” 我清了清嗓子,拍着书封上弗洛伊德的脸,“今天给大伙儿传授一招‘沉默凝视破防术’!核心要诀就是 —— 当对方撒泼打滚时,你就想象他天灵盖顶着坨八哥屎,憋住千万别笑!眼神得慈爱得像看隔壁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