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有一女,民间传闻她生的貌美如花,眉间自带一抹温柔。心思细腻如丝,自幼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虽是商甲之女,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闺秀之范。
中秋之夜,街上繁花似锦路边小贩展示出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各种猜灯谜的活动络绎不绝热闹非常,苏瑶随着家人一起漫步在街上游玩,在家人谈笑风生之间苏瑶悄悄的走到人眼偏少的河边,欣赏着河流中络绎不绝的花灯,陶醉此情此景中。
然而,在河边的半人高的草中,在花灯的照应下有一抹暗红的液体吸引了苏瑶的注意,安奈不住好奇的心理,苏瑶慢慢往草堆靠近。扒开半人高的草丛,只见一男子倒卧其间,昏迷不醒。他玄色衣袍多处破损,被深色的血渍浸透,紧贴于身,勾勒出精壮却此刻无比脆弱的轮廓。他的脸庞棱角分明,即便在昏迷中亦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坚毅与凌厉,只是失血过多的苍白让他看起来如易碎的琉璃。几片凋零的桃花瓣沾在他染血的墨发与脸颊上,竟有种惊心动魄的凄美。
苏瑶心中一惊,心中的怜悯之心胜过了害怕,她不顾及可能招来的非议和家人的反对,吩咐身边的婢女将其抬回到自家家宅中一处无人居住偏僻的别院,并叫身边人在外面偷偷的叫了大夫将其诊治。
自此苏瑶以探访别院书画为借口,日日亲往照料。她会亲自为他清洗胸口狰狞恐怖的伤口。亲自查阅医生,斟酌药方,小心守着药炉,将煎好的汤药一勺勺吹温,耐心喂入他口中。
他伤势反复,突发高热,浑身滚烫却呓语着喊冷。苏瑶屏退了侍女,独自守在他榻前。用冷水帕子为他擦拭降温效果甚微,听他无意识的痛苦呻吟,她心似刀绞。最终,她鼓起莫大的勇气,轻轻将他滚烫的手掌贴在自己微凉的脸颊上,试图用体温给他一丝慰藉。窗外雨声淅沥,室内烛火摇曳,她轻声哼唱着童年时母亲安抚她的温柔歌谣,音色空灵柔软,如春风拂过静谧湖面,漾开层层涟漪。
高烧混沌中,萧逸仿佛回到了幼时病中,母亲温柔的手抚过额头,那久违的安宁感让他紧绷的意志彻底松懈,一滴滚烫的泪珠自眼角滑落,渗入苏瑶的指缝,也烫在了她的心上。
苏瑶将浸了温水的布巾轻轻拧干,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萧逸额角的细汗。他的睫毛颤了颤,缓缓睁开眼,那双深邃的眸子最初总是带着初醒时的锐利和迷茫,像一只受伤后仍戒备十足的孤狼。但当他看清眼前的人时,那锐利便如春阳下的薄冰,悄然消融了几分。
醒了?”苏瑶的声音总是轻轻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欢快,像清晨掠过窗棂的鸟鸣,“今天感觉怎么样?伤口还疼得厉害吗?”
萧逸挪动了一下身体,剑眉微蹙,却摇了摇头:“好多了。”他的声音还有些沙哑,顿了顿,补充道:“多谢你。”
“跟我还客气什么呀!”苏瑶抿嘴一笑,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她端起旁边小几上一直温着的药碗,“来,该喝药了。我尝过了,不是很烫,但……嗯,还是挺苦的。”她说着,小巧的鼻子下意识地皱了一下,仿佛自己也感同身受那份苦味,模样娇憨可爱。苏瑶在萧逸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最正式的性格,家人一直在外给她树立一个大家闺秀的性格,是想后面她能有一个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