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脸上的自信笑容僵住了。他看着地上那团被践踏的纸,感觉自己的智商和尊严仿佛也被一同碾碎了。一股火气直冲头顶,他几乎想立刻从耳后取出高能粒子枪把这个冥顽不灵的老古董蒸发掉。
但他忍住了。粗人!不识货的蠢货!科技明珠砸在猪圈里!他深吸一口气,捡起那团纸,挺直脊背,在一片嗤笑声中走出了刘记商行。没关系,金子总会发光,总有识货的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接下来的三天,他跑遍了县城里所有稍具规模的商铺、车马行、甚至小吏办公的场所,推销他的“先进管理方法”。
结果无一例外。
不是被当成疯子赶出来,就是被敷衍了事(“好好好,放着吧,有空再看”),最客气的一个,也只是在他离开后,当着他的面,把他留下的“宝贝”直接用来垫了桌脚。
李维感到一阵胸闷。这些古代人的脑子是榆木疙瘩做的吗?就守着那点效率低下的原始方法直到进棺材?
知识之火,看来不能先点燃这些已经被旧观念锈蚀的“城里人”。他需要更基础的层面,更需要他的人。对,农民!广大的农民阶级!他们朴实,他们需要增产,他们应该最能接受新事物!
他的数据库里有的是土法化肥、高效堆肥、简易杀虫剂、优良育种理论的配方!只要粮食产量翻倍,他还怕没有追随者?
他立刻行动起来,买来最便宜的黄纸,用炭笔将他记忆中几种最简单、最易操作的土法化肥配方(主要是利用人畜粪便、草木灰、烂叶等的混合发酵原理)工工整整地抄写了十几份。他甚至贴心地在旁边画了简单的示意图。
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城外的乡村,选择那些看起来最面黄肌瘦、土地最贫瘠的农户。
看到一个老农正蹲在田埂上,对着几棵蔫头耷脑的禾苗发愁,李维觉得机会来了。
他脸上堆起自认为最亲和、最无私的笑容走过去。“老丈,可是为田地贫瘠所扰?”
老农抬起头,一脸愁苦和警惕:“你是…”
“在下有一法,可令此地产量倍增!”李维压低声音,如同分享什么绝世秘宝,郑重地将一张写着配方和画着图的黄纸塞到老农手里,“按此方配置施用,不出两月,必有奇效!分文不取,只为助人!”
那老农将信将疑地接过黄纸,翻来覆去地看。他那布满老茧和裂纹的手指摩挲着纸张,眉头紧锁,眼神里全是茫然和困惑。那些字,他大多不认识,那些圈圈叉叉的图,他更看不懂。
李维期待地看着他,等待对方脸上涌现出茅塞顿开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