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催促最后登机。地服人员开始清点人数。对讲机里传来配载平衡室的声音:
CZ1714登机口,配载叫
CZ1714登机口收到请讲
“CZ1714行李装卸完毕,舱单数据已发送,请核对。”
登机完毕上机与乘务核对
“收到,核对无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确认。重量、平衡、油量、旅客人数……每一个数字都关乎安全,不能有丝毫差错。这是工作中最紧张也最神圣的时刻。
6点25分,舱门关闭。廊桥缓缓撤离。赵建国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着那架银白色的空客A320被牵引车推出,然后启动引擎,滑向跑道。拿起广播:“乘坐CZ1714次航班前往杭州的旅客请注意,您的航班已经准时起飞。感谢您的配合,祝您旅途愉快。”
飞机逐渐加速,昂头,融入灰蒙蒙的天空。登机口瞬间空荡下来,只剩下保洁员推着机器嗡嗡作响。短暂的宁静。喝了一口保温杯里已经温吞的水,准备迎接下一个航班。
2 幕后英雄
这就是登机口的一天,由无数个类似的片段拼接而成。像一个舞台剧的舞台监督,确保每一场演出(航班)准时开场、平安落幕,而演员(旅客)们来了又走,几乎不会有人记得幕后的存在。曾开玩笑地对徒弟李锐说:“咱们呐,就是机场的人肉背景。”
李锐是去年分来的大学生,充满干劲,对什么都好奇。此刻他正小跑着过来,“师傅,下一个MU5213,飞西安,上客百分之七十,有个WCHC(完全不能行走的轮椅旅客)。”
“好,联系特车那边了吗?升降车准备。”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腰。年纪不大一身职业病。
MU5213的登机相对顺利。轮椅旅客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由女儿陪着。和李锐一起,协助特服人员将老人安稳地安置在机上专用轮椅上,耐心安抚着她略显紧张的情绪。老太太的女儿连声道谢,只是摆摆手,“应该的,一路平安。”
广播登机,扫描,微笑。流程重复。就在登机接近尾声时,李锐突然压低声音说:“师傅,你看那边。”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候机区角落的座位上,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正抱着一个破旧的奥特曼书包,肩膀一耸一耸地抽泣,周围没有大人。
心里咯噔一下。最怕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无人陪伴儿童(UM)交接出纰漏,或者,更糟,是走失的孩子。
让李锐继续扫描最后几名旅客,自己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柔和:“小朋友,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爸爸妈妈呢?”
小男孩抬起头,脸上挂满泪痕,眼睛红红的,“我……我要去广州找奶奶……刚才有个阿姨带我来的……她说去上厕所……好久没回来……”
果然。迅速判断,这很可能是指定护送UM的地服人员临时离开,或者沟通出了问题。按住对讲机,呼叫服务台查询UM交接记录,同时安抚男孩:“别怕,姐姐是工作人员,我帮你找那个阿姨。你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叫王梓轩?”瞥见男孩胸前挂着的UM证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