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约见了苏珊,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了她的提议。
苏珊似乎并不意外,她优雅地收起文件,脸上依然保持着职业的微笑:“陈先生,我很欣赏你的理想和坚持。但科技行业的浪潮瞬息万变,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星璇的大门,暂时为你敞开。希望我们下次见面时,你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她起身离开,话语中的暗示却留在了会议室里。我知道,我们未来的道路上,将不再只有张恒之流的小沟小坎,而是可能出现星璇这样的深海巨鳄所掀起的惊涛骇浪。
但我不怕。重活一世,我早已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攀上多高的山峰,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完无愧于心的旅程。
前方的路还很长,而我和我的默言科技,才刚刚启航。
第十章 破局之刃:社区的力量
星璇科技带来的压力是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几周后,我们察觉到,一些原本洽谈顺利的潜在合作伙伴,态度开始变得暧昧不明;行业内的一些重要技术研讨会,我们收到的邀请函莫名“遗漏”了关键场次;甚至,猎头公司开始以高出市场50%的薪资,频繁接触我们的核心技术人员。
“他们在用生态和体量碾压我们。”李雯在一次高管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苏珊那句话不是客气,是宣战。”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与星璇这样的巨头正面抗衡,我们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拥有我们无法比拟的算力池、全球化的数据源和成熟的商业渠道。
“正面抗衡,我们确实没有胜算。”我承认这一点,但话锋一转,“但巨轮难以驶入浅滩。星璇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通用型大模型的军备竞赛。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深’,在于‘近’。”
我让产品团队调出了一组数据模型:“大家看,我们付费用户增长最快、粘性最高的领域,并非高大上的金融或尖端科研,而是本地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甚至是社区服务中心。他们需要的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而是一个能理解他们具体困境、解决他们身边问题的‘贴心助手’。”
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方向——“灵犀·灯塔计划”。
“我们不做通用AI,我们专注于‘垂直’与‘下沉’。将我们的技术能力,封装成一个个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模块。比如,为本地连锁餐厅优化供应链和客流预测;为老旧社区定制独居老人安全监测和便民服务联动系统;甚至,帮助本地的花卉种植农户,搭建基于图像识别的病虫害诊断和微气候调控模型。”
这个战略,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与巨头在聚光灯下争夺光环,转而深耕那些巨头看不上的“毛细血管”市场。但这里,蕴藏着最真实、最庞大的需求。
“我们要让‘灵犀’成为他们身边触手可及、真正有用的‘工具’,而不是一个遥远的‘科技概念’。当千万个‘毛细血管’都因为‘灵犀’而更具活力时,我们自身,就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
战略方向得到了核心团队的一致认同。我们开始将研发力量向这些“小而美”的垂直领域倾斜。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每一个细分场景都需要大量的实地调研和算法调优,远比开发一个通用的对话模型要繁琐。但反馈也是惊人的——当我们第一个为城西区“幸福里”社区定制的智能管理平台上线后,居委会主任特意送来锦旗,感谢我们解决了老人突发状况无人知晓、公共设施报修流程繁琐等多年顽疾。